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县围绕总目标、紧扣总要求,深入落实产业革命“八要素”,“七个抓手”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农村产业革命成效来检验主题教育开展成果。
抓关键少数
把领导示范样板建设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我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抓点示范,每人在联系指导乡镇(街道)创建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样板,在全县形成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形成以点带面效果。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办皂角、蔬菜、竹荪、茶叶、经果林等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样板余个,示范样板面积约20万亩。
抓长短结合
在保障产业长足发展、长远效益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套种等短平快产业,切实做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截至目前,共种植皂角32.07万亩,经果林13.16万亩,发展林下套种辣椒3.5万亩、 豆3万亩、大豆0.5万亩、魔芋1.5万亩、蔬菜2.5万亩、中药材0.3万亩、马铃薯7万亩。
抓组织方式
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推广“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确保合作社覆盖全部贫困户。目前,全县已引进培育企业家,其中扶贫龙头企业51家、培育新型市场经营主体余个;全县共有家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公司)+支部+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社+支部+农户”“龙头企业+支部+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通过让贫困户以耕地、林地及扶贫专项资金、“特惠贷”等入股分红和就近劳务获得稳定收入等方式,共计与全县2.35万户8.69万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抓技术保障
强化技术培训,紧盯观念转变,培训干部群众16.03万人次;启动“织梦”农村产业革命人才培训计划,年计划培训人,现已培训人;组建南瓜种植培训团队余人,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作用,采取院坝会、田坎会等方式,开展动员培训余场,向农户讲清楚利益、 策、技术和保障,列出账目清单,帮助群众算好种植增收账,打开群众思想“阀门”,提高群众种植南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从“要我种植”到“我要种植”转变,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依托专家服务,邀请省市县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块开展讲习和指导3.22万人次,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1名技术员常驻指导,做到因村因户细化产业发展方案。
抓产销对接
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借助“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优势,推进农商互联集配中心、农产品批零市场、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电商服务,完善支撑体系,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坚持“以销定产”增信心,推行“农校”“农超”“农企”等合作模式,与勐海、乌蒙利民等企业签订供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产销对接,为经营主体和农户吃下“定心丸”。坚持“借船出海”拓销路,利用全国工商联帮扶优势和东西部协作平台,在北京、杭州、广州等10余个大中城市开拓农产品批发市场,推动“织货出山”。坚持“产品推介”打市场。年9月25日-29日在贵阳为期3天的农交会,我县组织5家企业参与,共取得销售额元,达成意向订单47家的成绩,为我县农产品销售起到了引领作用。
抓利益联结
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构建利益联结共同体,推动利益联结全覆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努力实现互惠共赢。目前,共有余家企业、合作社、大户等经营主体与2.4万户8.7万人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让贫困户以耕地、林地、“恒大援建项目收益权”、“特惠贷”等资源入股分红和就近劳务获得等方式有效解决农民生产订单34万吨、务工收入万元、土地流转收入万元、入股分红万元,激发带动了一批农民主动参与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经营主体引进培育力度,加快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乡级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组建进度,引导村级合作经营组织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抓督查问效
组织督查组对全县4个战区33个乡镇(街道)的产业结构调整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查阅资料、走访农户等方式进行督查,采用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形式,督促乡镇的产业调整工作进度。年共开展督查8次,每轮督查,督察组就乡镇存在问题,当场给乡镇下发整改提示单,现场督促整改,每轮督查结束后,由 府对督查后三名进行约谈。
王春府张云航
编辑 张羽
编审张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