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日报网

近日,第二届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论坛在毕节市织金县结束各项议程,圆满落幕。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领队、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胡爱斌在该论坛上透露,年,广东向贵州提供财政援助资金34.4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个,受益人口.74万人,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4.41亿元。

同时,广东选派名党政干部、名专业技术人才到贵州开展工作,接收贵州名党政干部、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广东挂职学习,帮助贵州26.22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引导家企业到贵州投资兴业。实际投资额.21亿元,共建产业园区88个,其中农业产业园60个,采购、帮助销售贵州消费帮扶产品.14亿元。

毕节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得志代表毕节市委、市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杨得志在致辞中透露,在广州市的大力帮助下,毕节市累计在广东省销售农特产品.71万吨,销售收入72.04亿元。通过“山海心连之家”平台,为毕节脱贫劳动力就业提供服务保障,两市合作举办劳务培训班期,培训农村劳动力4.3万人次,3.15万人实现到广东省就业。

论坛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文涛代表广州市委、市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祝贺,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陈震介绍了广州参与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华权介绍了广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

(嘉宾现场了解贵州农产品。)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在论坛上指出,完善城乡统一、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平等交换、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辽宁省原副省长刘克崮在论坛上表示,银行应将“利润第一”转变为“服务第一”,将“掐尖选优”、“挑强择大”的小格局转变为分层分工“全面覆盖”小微经济体的大格局,将“坐店等客”转变为“走下去、串村巷”的接地气服务模式;将放贷由“三要求”转变为发现、培育多数小客户有信用、有劳动能力、有现金流的“三有”的正面特征。

国务院参事汤敏在论坛上建议,在现有的东西部协作的机制下,增加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专项对口帮扶机制。“我国东、中部有几百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县或镇,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地对口支援有需求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特别是优先解决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之一的3.5万个移民搬迁点的就业问题。”

长篇报告文学《走向乡村振兴》的作者、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王宏甲在论坛上指出,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抓牢“四个重点”,即抓牢“党支部”这个核心,“合作社”这个载体,“利益链”这个引擎,“兴产业”这个根本,推动质量再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李佐军在论坛上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加西部农村居民在本地的交流机会,结合产业特色,大力发展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加快推动西部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

据悉,第二届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论坛主论坛由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毕节市乡村振兴局、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凤凰网广东广州财经、广州金交会组委会办公室、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