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卢林刚,是贵州毕节织金县委党校派驻到金龙乡安山村的扶贫干部。
头发凌乱像蓬草,光着脊背到处跑。酒气熏天还不说,家里卫生懒得搞。这是年6月我初识马祖山时,他在我的脑海里留下的深刻印象。马祖山家住织金县金龙乡安山村麻窝组,家中有4人,母亲78岁,妻子患有一级精神性残疾,儿子才3岁。 走进他家,卫生用具、用品基本没有。经常烧柴做饭,更进一步加重了卫生问题,最显眼的是,他家蒸饭的小甑子已经变成了一个乌黑的“小漆桶”,他家的环境卫生在麻窝组这个干净的布依族村寨中是个例外。虽然家中“两不愁”、“三保障”均解决了,环境卫生却成了他家脱贫形象的瓶颈。
我在协调解决他家的硬件问题的同时,更注重解决他家的卫生问题。一次次苦口婆心的交谈,不厌其烦的沟通。最终,和他达成了口头协议,他负责搞卫生,我负责按所缺的用品给他家买了洗澡大盆,洗衣粉、洗洁精、洗发液、衣架、垃圾桶、塑料水管(引水冲地)、拖把、绳子(晒衣服)、电磁炉、洗衣机等生活物品。 有了这些卫生用具后,我到他家带着他一起搞卫生,但他老是打扫得很简单,像划大字,往往他扫完第一次,我扫第二次才干净。 “角落里也要扫干净,洗脸要洗耳朵”。我不断启发他。记得刚开始我就手把手的教他怎么用洗衣机,但当时因上级突然检查,就临时离开了。下午我回去看,感觉这批衣服颜色怪怪的,仔细一看,实际是没洗干净,再看洗衣机内,还有一层淤泥,原来是他还不会用排水的开关。我又从放衣服、注水、放洗衣粉、浸泡、洗涤、脱水等过程教他,直到他会用了才离开。 我前后为了卫生的事,跑了马祖山家十多趟,麻窝组很多群众都心中有数。曾经有一次,当经过麻窝组的文化小广场去马祖山家时,就听到那里的群众笑称“马祖山家保姆又来了”。每次到了他家,无论是室内外环境卫生、物品摆放、折被子等都要带着他共同做一次,直到做好了才离开。 就这样多次与他以心换心、交流沟通后,马祖山的环境卫生有了明显的变化。“我岳母前两天来我家,说我家的卫生好多了!”他高兴地对我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再到马祖山家时,屋里屋外环境卫生焕然一新,不仅物资上有了改变,精神、心智、习惯上更是脱胎换骨的变化。
通讯员王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泽尔整理
编辑吴一凡
编审杨仪肖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