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压低的问题,乡党委积极协调供电部门,实施电力改造工程项目,更换线径更大的电线,增设6台变压器,每个村民组至少覆盖一台以上,电压低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近日,在毕节市纳雍县左鸠戛乡拖歪村村民周遵华家的院坝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村级巡察整改成效评估会在此召开,村党支部书记邱浪向评估组汇报整改情况。 评估组成员除了县纪委县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巡察机构等部门人员外,还有拖歪村的15名群众代表。 在拖歪村现场参与评估的15名群众中,纳雍县田野原生态拖歪米种养殖基地负责人李厚斌可谓是最特殊的一个。李厚斌是纳雍县姑开乡姑开社区的居民,之所以成为拖歪村参与评估的群众代表,与他种植拖歪贡米息息相关。 “我来拖歪村种植水稻的时候,全村就一台变压器,用电磁炉都用不了,更不要说使用其他大功率的电器了。”李厚斌回忆道。 全村户农户用电仅由一台变压器供应,电压明显偏低,这让李厚斌的贡米产业一直无法扩大规模,只能“小打小闹”。 直至年8月,纳雍县在村级巡察中,村民向巡察组反映了电压低这一问题。 巡察组将问题反馈给左鸠戛乡党委,并督促其整改落实。左鸠戛乡党委积极协调供电部门,通过实施“农网升级改造、智能电表与低压集抄全覆盖、供电所建设”等三大电力工程项目,及时更换线径更大的电线,并增设6台变压器,制约拖歪发展的电压低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增加变压器之后,我基地的组合打米机、真空机、封装机等,功率总共几十个千瓦,同时启动一点问题都没有。”评估现场,李厚斌表示对巡察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的情况很满意。 没有了电的制约,如今的李厚斌,每年都流转亩左右的稻田种植水稻,基地生产的朴心米和朴质米等拖歪贡米系列,也远销珠海、深圳一带,年产值达万元以上,并带动了当地多户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纳雍县组建6个评估组,对村(社区)巡察整改成效开展评估,每到一个村(社区),评估组按照每个村民小组选取1至2名德高望重、热心村集体事业的群众参与评估。 评估组通过对重点项目、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等进行实地核查后,以“院坝会”“围炉会”等方式开展评估。“评估实行百分制,分为‘好、较好、一般、差、较差’五个评估等次。”纳雍县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说,对评为“一般”等次的,按照管理权限,约谈包村领导和村党组织负责人,督促再整改;对评为“差”和“较差”等次的,提请问责相关责任人,并追踪整改结果,确保问题整改“见底清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好村级巡察整改成效评估,让群众真正参与到整改成效的评估中来,充分发挥巡察联系群众的纽带功能,确保巡察整改真正取得成效。”纳雍县纪委县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安通
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