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青,是织金县马场镇中心村的帮扶干部。
家住中心村二屯组的汪俊华,是我的帮扶对象之一,40多岁了,还是个大龄单身汉,因腿部有点残疾,外出务工用人单位也不敢要,只能在家里吃煤矿赔偿的拆迁款。眼看新房还没修起来,拆迁款一点一点的减少,我看着眼里,急在心里。
年,我走访他家时,和汪俊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通过交谈,我了解到汪俊华的致贫原因的自身发展力不足、缺乏资金技术,家里土地全部种植了玛瑙红樱桃,但因为管理不善,收成不好。家里住的房子又是在地灾区内,安全隐患很大,煤矿赔付了部分款项,剩下的款项需要把房子修建好后才打款。但是,汪俊华嫌赔偿款低,一直没有开始修建新房。
在我的耐心劝说下,和他说明了赔偿标准以及目前他家住房的安全隐患,汪俊华终于同意开始修建新房子,新房还未修好,可一场大雨让汪俊华家的房子成为了高危区。帮扶干部和村里商量,向镇里面领导汇报,由政府出资给他家租房住,直到他家的房子修好可以搬家入住。
新房历时3个多月时间,终于可以搬家入住了,我又忙着想给汪俊华解决就业的问题。鉴于汪俊华的特殊情况,我和汪俊华商量,不用外出,就负责家附近的一段路面卫生,每个月有几百块的收入,汪俊华高兴的答应了。当上护路员的汪俊华每天都是自觉打扫自己负责的路段,他说,不能辜负了国家对我们的关心,家里也收拾的井井有条,现在大家看到他都打趣道:“什么时候带个女主人回来啊”。
如今的中心村条条硬化路通组到户,家家吃上了自来水,群众不愁穿,住房、医疗、教育都有保障,生活越来越好。我参与了脱贫这一场“战役”,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泽尔整理
编辑段岚茜
编审田旻佳韦一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