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渔,是织金县马场镇人民政府派驻马场镇台子居的驻村帮扶干部。“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身为脱贫攻坚一线人员,我又何尝不是那块“砖”。从年开始,我先后辗转在马场镇六个村居工作。从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到帮扶干部再到驻村帮扶干部,从精准识别到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我和我的战友们一起,入户核实、遍访、制定措施、全排全查、交叉检查、短板补齐等措施使得马场镇年如期脱贫摘帽,年持续巩固脱贫。
说起我的扶贫故事,要从年我调整到马场镇台子居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说起,年,马场镇人民政府持续发力,因村施策,将机关干部以及上级下派干部全部调整充实到一线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与村支“两委”干部同吃、同住。白天下组入户开展工作,晚上回到办公室开碰头会、个案会。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同步小康,我们争取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赶上国家小康进程。 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覆盖了,人均收入增高了,脱贫条件已经全部就绪,环境卫生又成了我们脱贫攻坚路上的又一难题。年开始,织金县委县政府就通过选凭护林员、护路员、护河员、保洁员、护寨员等“十大员”开展环境保洁工作,各村(居)十大员来源于各村(居)贫困劳动力,每人分一小段路给他们打扫。一是解决就业问题,二是增加收入。今天这里要如何搞,明天那里要如何扫,就成了我们每天都要安排的内容,除了搞好面上环境卫生,房前屋后,农户家中的环境也要搞,指导农户房前东西怎样堆,屋后东西如何摆,家里东西怎样放,我们充当了“环境卫生宣传队”。大部分群众思想还跟得上,我们讲的他们会听,他们会说,“人居环境搞好了,生活起来舒服多了”。总有那么几户人,任你多么苦口婆心,他仍然无动于衷,家里脏乱差现象严重。“这样不对劲啊,我们得拿出点实际行动,帮他打扫一下,让他也感受一下环境好的好处”,如何想,就如何做,我们又充当了寨子里的“渣渣队”。
王井华是台子居岩脚寨组的贫困户,其父亲已有91岁高龄,因行动不便,就住在他家厨房隔壁。厨房和住房之间有一道门,炉火生在厨房里,为了能够照顾老父亲,王井华就一直住在厨房里,形成了厨卧不分的乱象,他老父亲的住房里还堆满了生活用油、米等食物,可谓要多乱就有多乱。典型的环境卫生差、厨卧不分,我们驻村工作队上门劝他打扫卫生、整治厨卧不分多次,他都没有整改。没法,我就动员村干部一起,当起了他家保洁员。我们先是给他老父亲住房里的东西搬出来,打扫干净,再把他的床铺搬到他老父亲那里,让他和老父亲住在一起,然后把厨房收拾干净,完了就给他打扫一下房前屋后,这样,解决了他照顾老父亲的问题,又解决了他家厨卧部分的问题,人居环境也搞好了。 环境美,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部分。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为精神文明建设、乃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再出一份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泽尔整理
编辑何涛编审田旻佳王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