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的水泥路进村入户,小学、卫生室建起来了,群众住上了新房,崭新的自来水管让各家各户用上了“放心水”……如今的毕节市织金县箐龙村,在干部群众战贫困的大潮中换了新颜。然而在年前,箐龙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贫困发生率33.3%。 一直以来,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箐龙村环境相对闭塞,全村群众均以种植玉米、马铃薯为主,一年到头入不敷出。“这么多年来,‘靠山吃山’一直吃不饱。”说起以往的辛酸,贫困户张青万的女儿张怡感慨万千。 世代居住在箐龙村的张青万,因患病口不能言,其妻又身带残疾,多年来家庭一直处于贫困状态。年初,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张青万夫妇利用‘特惠贷’贷款5万元养猪30余头,年末通过出售生猪获利5万余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张青万家的养猪场地
“感谢这个时代的好政策,让我父母摆脱贫困。”出嫁在邻村的张怡,时常返回娘家帮助父母养猪。说起父母生产生活的变化,张怡满是感激。 年,织金县按照“县负总责、乡镇统筹、分类管理、共同复核”的原则,提出了精准扶贫“双线合一”的工作要求,扶贫工作队逐户到扶贫对象家中了解情况,并填写好“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信息采集表,开始帮助贫困农户规划产业发展,并在生产上提供技术指导,做到“干部到户、责任到人”。
通组路建设现场
近年来,按照“一帮一”、“一帮N”的帮扶方式,箐龙村重点扶持有劳动力和发展意愿的扶贫对象,精准制定帮扶计划、落实扶持措施,围绕“长效产业保脱贫、短效产业助脱贫、入股分红真脱贫”三项机制,实现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 山地高效农业带动脱贫户、生态移民搬迁带动脱贫25户、教育医疗扶贫带动脱贫21户、生态补偿带动脱贫户、民政“两无人员”兜底带动脱贫56户……一串串数据、一个个扶贫成效,体现的是贫困村“蝶变”的始末,彰显的是山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消灭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勇气和信心。
佛手瓜长势良好
年以来,箐龙村大力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积极发展经济效益好的山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种植了皂角亩、佛手瓜亩,建设蔬菜大棚24个并确权给21户贫困群众经营管理。 如今,箐龙村通村路、通组路硬化已实现家家户户全覆盖,道路两旁安装了路灯,公路沿线的绿化美化已基本完成,群众一直以来“出行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从该村“入村制高点”寒坡岭脚下至箐龙村委会,全长7.46公里的柏油马路宽阔明亮、车来车往。村委会大门口,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已修建完毕,成了村里开展集体活动的好场所和当地群众健身锻炼、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建好的通组路
“在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支持下,在干群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箐龙村的群众正一步步走出贫困、走向幸福。我们正在努力,有信心和全县、全市、全省一道实现脱贫摘帽。”追昔抚今,箐龙村驻村第一书记林祥芳既有感慨,更有信心。
箐龙村南瓜获丰收
唯有一路多奋斗,敢把贫困变历史。年至年,箐龙村共减贫摘帽户人。年末,全村贫困发生率为1.9%,成功摘掉了“省级一类贫困村”的帽子。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汪瑞梁
编辑刘添元
编审肖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