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可耕地面积仅亩,土地不肥沃,且大面积荒芜,常年种植传统作物玉米、马铃薯等为主......”年初,刚任织金县自强乡堰塘村第一书记付大林,很快就摸清了堰塘村的基本情况。心里琢磨着,老百姓们种了一辈子的地,要是想从种植业方面带领群众致富,那就只能从转变作物品种方面寻找路子。
因此,他带领扶贫工作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企业老板等进村测试,最后大家决定发展南瓜和银杏等种植项目。“别只问土地能种啥,还要想想老百姓愿不愿意种?”付大林正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却有干部群众泼了他一瓢冷水。
原来几年前,堰塘村发展过核桃种植,但因为技术原因,导致核桃没有挂果,老百姓不仅一分钱没挣到,还浪费了土地、人力,因此群众们都患上了产业发展“恐惧症”。
“群众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但这次种植南瓜和银杏,是我们经过多次测量调查得出的结果。只要我们保证好产量,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产业一定会健康发展。”付大林决定“治好”村民的发展产业“恐惧症”,生产与销售“两手都要抓”,在选择项目时,首先要想到解决销售渠道。
于是,堰塘村围绕选定的南瓜、银杏等项目找销路。先后广州耀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发放南瓜苗给农户栽种负责按市场保底价0.35元收购;与织金县沁心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发放银杏树种给老百姓栽种后负责回收。
与为农产品找到“婆家”后,村民的顾虑逐渐消除,愿意把土地拿出来发展产业。目前,堰塘村建立了“村社一体”合作社,已种植银杏.6亩,覆盖贫困户38户人;南瓜种植亩,覆盖贫困户25户人。此外,还种植了皂角树亩,覆盖贫困户户人。“通过多重利益链接,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付大林介绍道,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务工、资源入股等多种方式,保证村民多渠道增收。企业投资的南瓜、银杏等项目,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和就地务工可增收;建立示范园,引导村民自己发展;鼓励村民通过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南瓜种植项目,让他们成为股东参与分红。预计到年,堰塘村主导产业将覆盖全村所有农户,全方位实现产业致富。 “扶贫之路任重而道远,脚下沾有多少土,心中就有多少情。我将初心不改,步履不停,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为自强乡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付大林说道。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泽尔
通讯员杨忠云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