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h1vdr28.html
“发车!”11月1日上午,在织金县三甲现代农业产业园,随着汽笛的轰鸣声,一辆载有16吨、价值6.4万美元南瓜条的货车缓缓驶出,将通过深圳蛇口港中转后,出口到韩国。“今年以来,我们都在陆续往韩国发货,每个月都有,目前,公司出口的订单都是排起队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加工完一批就发一批货,预计要一直要生产到春节去。”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爱生介绍说,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公司不断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开足马力生产。出口的南瓜条不起眼的农产品“链”上精深加工后,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织金县给出了精彩的答案。一粒南瓜种子从一株幼小的瓜苗,到一颗颗结实的南瓜藤,再到一个个沾满泥土芬芳的南瓜,它们来到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后,经由生产线被“吃干榨净”,摇身一变,成为市场上抢手的南瓜籽、南瓜条、南瓜面条等产品。在这里,科技创新正驱动南瓜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南瓜皮我们拿来做饲料、南瓜籽做休闲食品、南瓜肉加工成南瓜条出口到韩国,还可做成南瓜面条,这样一来,小南瓜的市场价值能提升5倍左右。”曾爱生告诉记者,“由于产品畅销,目前公司还从外省收购南瓜。”“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农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积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是当地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市场主体是牵引一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更是连接市场和农民的重要纽带。削皮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着将一个个南瓜削皮、去籽;烘干线上,切成两大块的南瓜被再切块、漂烫、反复烘干;包装车间里,加工好的南瓜条经过包装、出库检验等环节后,将陆续发往国外……时下,走进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到处是高品质、规范化的作业流程。从鲜食南瓜到深加工,织金县南瓜能够畅销海外,得益于东西部协作广州市的对口帮扶。年,通过粤黔协作机制,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驻毕节市织金县,建成了集蔬菜加工、冷冻、保鲜、烘干、库存、运输和销售一体化的现代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加工园区。其中,南瓜深加工就是公司主要发展的产业之一。“现在,我们加工车间每天加工鲜品南瓜吨左右。销售商品南瓜和其他蔬菜吨左右。”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操告诉记者。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为了集科技研发、生产加工、基地种植、进出口贸易和供粤港澳大湾区于一体的大型蔬菜加工销售重点龙头企业。同时,公司还采取“工厂+基地+农户”模式,帮助指导织金县完成南瓜种植15万亩,并吸纳周边劳动力在南瓜加工厂实现就业,有效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走进加工厂削皮车间,两百名务工村民们埋头削皮,车间里安静得只听得见“唰唰唰”的削皮声。作为车间三年的老职工,家住织金县三甲街道裕民村的村民卢启燕如今已是车间里公认的“快手”,削起皮来干净利落,两三分钟就可以将一个南瓜削好皮,动作娴熟的她每个月能拿到元左右的工资。“家里离厂房就几百米,我在厂里就负责削瓜皮,家门口有这么一份工作很满意。”如今,卢启燕还将自己的丈夫也叫到车间来一起削皮,夫妻俩每个月加起来有近万元的收入,“我们家两口子现在都是工人了!”像卢启燕这样在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就近务工的村民有余名,大家在车间实现了“就业不离家”。通过“公司+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还带动当地2万多户、8万农民持续增收,让织金南瓜做成了跨国买卖,填补了多年来贵州省南瓜产业精深加工和出口空白。“目前已经出口南瓜条吨左右,产值万美元,预计到春节会出口吨以上,产值至少万美元。”刘操自豪地说。对于织金南瓜深加工后能走出国门的原因,刘操还说,除了当地南瓜产业连片发展外,织金县城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宜人的气候让鲜瓜储存的时间长达6至7个月,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全国很多地方都不具备的。如今,在粤黔东西部协作工作队的指导帮扶下,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南瓜深加工产品,逐步打开国内和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口碑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销售收入连年增长。“我们的产品现在主要是出口到韩国和日本,接下来我们还要对接欧美国家。同时,还要建设一个10万吨级别的南瓜智能储存库,建成长江以南最大的南瓜交易集散中心。”曾爱生说,目前,相关部门政策给力,公司市场稳定向好、创新动力十足……相信未来,公司的产品出口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产业是富民之本、致富之源。如今,在织金县,小小南瓜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幸福密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传娟编辑王星二审谢朝政三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