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就听说‘多彩的贵州,爽爽的贵阳’。这次踏上贵州的土地,才真正见识到了贵州的‘多彩’。青山绿水、溶洞瀑布、绿树红花……何止五彩斑斓?简直美不胜收。”谈起对贵州的印象,羊城晚报记者陶奕然如是说。   陶奕然说,这次参加“山海同行·决胜今朝”东西部扶贫协作“6+1”省级媒体主题采访活动,是她第一次来到贵州。羊城晚报记者陶奕然(右四)随广东媒体采访团在毕节采访8月25日下午,广东采访团离开筑城进入黔西北。一路上,青山绿水间错落有致的黔西北民居让陶奕然看得出神,她不时掏出手机隔着车窗拍照记录行程。   深入基层一线,双脚践行“四力”,陶奕然采访很认真。   在织金县猫场镇,她来到万亩皂角基地采访务工群众,走进皂角精加工厂房了解毕节皂角康养食品“走上”广东餐桌的生动故事。加工车间内,尝上一口新“出炉”的皂角米,香糯润口,陶奕然点了点头。陶奕然在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采访拍照在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她采访游人、拍摄胜景;在纳雍天河实验学校,她与跨越山海的“帮扶校长”詹雯仔细交谈,认真记录扶贫协作成效。   “以前总听说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如今我随同采访团见证了贵州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宽敞通达的道路、精心装扮的民宅,孩子们在崭新的球场上投篮,夜里的城市人语窸窣、灯火通明……”在陶奕然看来,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脱贫成效显著,传说中“人无三分银”的历史已成过去。她表示,将采用图文并茂加微视频的形式,全方位多层次报道贵州扶贫协作成果。深圳特区报记者耿超逸(右二)在贵阳天河潭景区采访旅游发展情况作为采访团的一员,深圳特区报记者耿超逸也是第一次踏上贵州的土地。   “无论是大数据助力农特产品销售,还是青山绿水迎来八方游客,都体现了贵州的时代魅力。”在贵阳,从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到天河潭文旅综合体,耿超逸一路走、一路看,用镜头认真记录着大数据系统助力黔货出山和游客进出景区的精彩瞬间。   “前两年,同事来过,说很穷。路也不好,住的地方也不好。但是这次实地采访看到了扶贫成果,厂子建起来了,村民也有了工作。”走进织金县猫场镇皂角产业基地,耿超逸认真拍摄、记录,对织金发展皂角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就业表示肯定,“通过产销对接,把纯天然的健康农特产品卖出去,挣到更多的钱。”耿超逸采访织金县猫场镇镇长“长见识了。之前只知道贵州有黄果树瀑布,今天看到这个洞后很震撼。贵州好山好水多,在旅游方面需要加大宣传。”在织金洞采访该景区有关负责人后,耿超逸感慨道。   “我回去之后会整合素材再剪辑视频,会涉及旅游和产业发展两个部分,在深圳特区报各新媒体平台发布。”耿超逸说。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汪瑞梁陈泽尔   编辑刘娟   编审王璐瑶肖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