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攻克贫困堡垒,年以来,全省贫困人口从万减少到万,减少贫困人口万人,减贫人数全国第一,贫困发生率从26.8%降低到4.3%,33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大力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法,贵州还在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积累了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脱贫攻坚新经验新做法,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光是卖谷子一年就能挣6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湄潭县茅坝村的稻田里,村民袁余志的脸上荡漾着喜悦。“一年的收入的话,光是卖谷子的话就可以卖到6万多块钱”,老袁兴奋地说。在贵州其它地方稻谷均价只有1块3的时候,茅坝村卖出了3块5一斤,最贵的甚至卖到18块钱。村里年人均收入在过去8年翻了3倍。而这要得益于村里选择种植了优质稻。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罗德强说,从前水稻种植,注重的是规模,增产不增收。现在,根据省里面的要求提质增效,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就针对湄潭茅坝,一是品种优中选优,提纯复壮,第二就是我们把技术应用到优质稻中,实现了老百姓在同样面积上增产增收。而这只是贵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缩影。从去年2月开始,贵州掀起了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提出了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通过成立产业专班,万民专家服务基层等举措,专项推进食用菌、茶叶、蔬菜等12个重点特色产业的发展,并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放在了全省个亩以上坝区。今年1到9月,坝区经济作物达到万亩,平均亩产值已实现元,超过去年全年平均亩产值约元。在铜仁万山区的中华山坝区,食用菌、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亩,农民年人均增收多元。织金县大陌坝区,蔬菜种植近0亩,已实现销售收入多万元,覆盖周边1.6万名农户。与此同时,年,贵州调减玉米等低效经济作物万亩,调增蔬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7万亩,“一增一减”让参与产业发展的万户农户、户均实现增收超过1万元。秋季的贵州大地,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农民们的喜悦溢于言表,这些,无疑是贵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实物质基础和强大精神力量。万人,怎么搬?怎么安?这是一次足以载入贵州历史,甚至是中国历史的大搬迁。万人,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大山深处,搬进城市。搬迁规模创造贵州历史之最。告别居住了几辈子的故乡,有人欣然,有人忧虑。黄阿而属于后者。告别故土,搬到城里,他最担心的就是就业。因此,他刚在百口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顿好,就急着让乡干部带他到鞋厂看看。而鞋厂老板的一席话打消了他的顾虑。“你看这里做的多的,都有多元一天的。你想多赚一点,还可以拿到家里面去做。”老板笑着说道。“要是不来看,我还真不知道这些,”黄阿而说。从年开始,百口乡实施整乡搬迁,0多名百口群众陆续搬迁到册亨县城。如今,搬迁工作已经完成,并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就业。而在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在已完成.5万人,剩余的将在年内完成。对于,搬迁后的生活,黔西县锦绣社区的杨德荣有着深切的体会。“以前住的就是沙墙房、茅草房,觉得现在住的房子好,原来我们老家路也不好。原来孩子们读书,在老家穿一双鞋到学校里面去全部弄湿,衣服裤子一下雨也是弄湿。来到锦绣花都了,方方面面都方便,到这里来很好了。”在杨德荣的老家黔西县哈冲苗寨,孩子们上学需要走很长的山路,村民出行也只能靠一条挂在绝壁上的“天路”。而现在,哈冲苗寨在内的、全县22个乡镇多户搬迁群众都搬到了这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人搬出来了,如何稳得住、能致富成了新的问题。2月,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提出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强化培训和就业服务、提升文化服务、加强社区治理及基层党建五方面,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搬迁户们的生活由此有了更加坚实的保障。4月在贵州举行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上,全国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区、市在贵州观摩考察,大家都惊叹于贵州居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基本完成如此大规模的搬迁。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亚军说:“贵州易地扶贫搬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特别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建设了5个体系,后续工作做得很好,回去以后我们把你们的经验带到我们省里去,”湖北省扶贫办主任胡超文说:“要想稳得住能脱贫,必须有产业,贵州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老百姓能够就近就地就业。向贵州学习易地扶贫搬迁的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永别了!绝对贫困!为了消除延续了几千年的绝对贫困,贵州在脱贫攻坚上的创新之举还远不止此。大数据精准识别和帮扶,多维度展现扶贫攻坚信息,提高扶贫精准度。电商扶贫,让“黔货销售一日千里”,促进农民稳定脱贫;“三变”改革,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振兴;“扶贫专线”,让贫困群众诉求得到回应,3年来办结率达到%。贵州减贫的经验和做法,创造了全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更受到国际社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