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普照大地,让人倍感温暖。走进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惠民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区,一幢幢风格雅致、排列整齐的楼房,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房前屋后的绿化带,让整个小区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漂亮。
“周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听说你家还有一笔大病救助款,你老婆的治病钱很快可以解决了,报销比例将达90%,这下你可以放宽心了。”4月10日,在小区的休闲广场上,一群人正在一边健身,一边闲聊着。
大病报了2.3万元,民政部门还有一笔大病补助,若回到几年前,周健想都不敢想。周健一家之前生活的倮木村,是织金县白泥镇一个偏远少数民族村寨,村里近半数家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周健家也是其中之一。年,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周健一家4口落户织金县惠民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区,从农民变成市民。
“党的十八大召开,确定了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党的二十大也快召开了,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生活越来越美好。”周健接过话题说:“以前小病拖、大病熬,现在真心感谢党的健康扶贫政策。去年,我老婆得了肺癌,光治疗费用就花了九万多,还好医保报销了2.3万多元,还获得大病救助,报销费用达90%以上,真得感谢国家的医保好政策啊!”
这时,正坐在板凳上剥皂角米的王银会老人抢过了话题。“是啊,人老就怕有病,国家这些年对我们老年人真的很重视,什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遗属补贴等等,都是针对老年人的。现在我再不为养老、看病发愁啦。”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住’的问题,发展后续扶持产业,使搬迁民众充分就业,从而脱贫过上幸福生活才是关键。”据织金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黄勇介绍,政府按照“易地搬迁建小区、依托小区办工厂、办好工厂促就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引导外出务工、引进小康车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的就业问题。
“以前,在山里一天就忙点农活,没有什么收入,现在工作车间就建在小区,在家附近也可以打工挣钱,真好。我们都是计件工,我在安置点附近的煤机厂上班,一个月工资元,我爱人在广州打工,每个月寄回家元。”从织金县上坪寨乡双明村搬迁入住的张艳提起现在的生活笑得合不拢嘴。
幸福是什么?张艳自信地说:“在我们惠民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生活就是幸福!”
惠民街道是织金县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居住着户名搬迁群众。时至今日,被当地群众称为“幸福新村”的这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满4周岁,村民们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行走在幸福新村笔直的柏油路上,两旁亮黄色的安居富民房错落有致,门前花池里各色花朵开得正艳,周明琴在小区里一边剥皂角米一边和邻居们聊天:“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奔头,只要付出就有收获,相比以前的穷日子,感觉现在干活浑身是劲儿。”
刺绣、蜡染是苗族传统手工技艺,杨百顺在老家开过小作坊,农闲时做一些民族服饰补贴家用。“为何不把老本行做成产业呢?还可以带动更多人受益。”贫困户还能干企业?当街道干部上门建议办加工厂时,这是杨百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政府拉了一把,把“不可能”变现实。政府领着办手续,带着选厂址,帮着物色熟练工人,多平方米的厂房免费用,杨百顺当年就开起一家刺绣蜡染加工厂。凭借过硬手艺,产品很快打开销路。
抓生产,跑市场,杨百顺越来越自信。“一家人致富还不够,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如今,厂里有了7名员工,每人平均每月收入超过元。
“挪得出”只是第一步,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织金县坚持搬迁安居、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引进项目、布局产业带领贫困村群众实现致富增收。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织金县坚持“挪穷窝”和“换穷业”并举,让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
社区周边已聚集了蜡染刺绣、皂角加工、鞋袜加工、服装加工等一批小康车间,安置点内的加工厂、门面摊位、农贸市场也被创业群众经营得红红火火。除了家门口就业,织金县还联系企业办招聘会,源源不断提供务工岗位。目前,惠民街道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户均2.06人稳定就业。
刚刚领到多元工资的居民李玉开心地带着孩子在社区店铺购买水果和小吃。3年多前,李玉一家从织金县三塘镇下寨村的山坳里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出“穷窝”,搬到新家后,她在附近的“清达制衣”服装厂上班。如今,居住环境改善了,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学,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李玉感慨:“我们社区的中小学校办得很好,大家都以能到我们小区的学校读书为荣,这得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过上了幸福日子。”
“搬”出来的幸福新生活,离不开各项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毕节市织金县委县政府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周边布局文体活动广场、医院、学校、派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创业园、小康车间等就业服务基地,很好地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就医、上学、就业以及文娱需求。
此外,高质量的易地搬迁,必须把强有力的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搬来”,才能让来自不同地方的贫困户有主心骨。惠民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了基层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设置“两委”的社区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社区“两委”班子,成功解决了2万多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管理服务的棘手问题。目前,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有成员27名、社区网格员名,在册党员名,入党积极分子31名。同时,以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建设为抓手,继续通过自主创业安置一批、小康车间安置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三个一批”等方式,按照国企招聘优先、县内企业招工优先、有组织劳务输转优先“三个优先”的原则,坚持大力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持续强化社区管理、促进社会融入,不断提升后续扶持工作成色和质量。
“惠民街道能有今天这个局面,这是我们在织金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按照毕节市委政法委、县委政法委要求,长期坚持用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为核心、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为重点,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优势的结果。”街道党工委书记谌宏亮深有感触。
从忧居到安居,从山沟到城镇,从下田到上班……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改变了当地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帮助他们“志”胜贫困、“智”断穷根,坚定开启幸福生活的信心,大步迈向新生活。(黄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