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织金县依托山水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把旅游业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抓手,注重点、线、面结合,突出打造旅游扶贫示范村、示范带、示范镇,走出一条旅游扶贫新路。截至目前,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75万人次,同比增长24.68%,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6.73%,累计带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脱贫。

着眼“点”,打造旅游扶贫示范村

一是“播种式”布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高标准编制《织金县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以“播种”培育的方式,打造一批以农家餐饮住宿、休闲度假、田园种植体验、野外露营烧烤、户外采摘垂钓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目前,全县启动21个村旅游规划,打造了龙场镇营上古寨、龙潭村千亩荷塘、青山村苗族风情园、马家屯村布依族风情古寨等乡村旅游景点20余个,建成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9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户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二是“保姆式”孵化。成立织金文旅集团公司,采取政府主导+民间资本推动的方式,做好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保护开发、旅游宣传、培训服务等工作,挖掘乡村旅游文化,让乡村旅游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如,官寨乡屯上村溶谷苗寨在文旅集团公司支持下,探索形成“公司+村集体+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的乡村旅游发展合作模式,扶持和鼓励村民发展经果林种植、蜡染制作、农家乐等产业,采取前三年按入股资金的8%、三年后产权归还村集体的利益分红方式,已覆盖贫困户45户人,解决就业41人,每年增加村级集体收益余万元。年,屯上村入选第一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寨和全省甲级旅游村寨。三是“裂变式”发展。以农村产业革命为契机,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如,官寨乡大寨村小妥倮苗寨,借助广州市花都区对口帮扶机遇,牵手电商企业唯品会参与帮扶,依托民族刺绣这一民间艺术,通过技术培训、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等途径,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公司+贫困户”模式,探索“电商+非遗+扶贫”新路子,让蜡染刺绣与现代时尚元素“联姻”,成立7家蜡染公司,直接带动余名绣娘就业,人均月收入可达0余元,推动非遗产业实现裂变式发展。目前,全县特色手工企业专业合作社达家,手工作坊多家,其中67家蜡染刺绣合作社融入“电商+非遗+合作社+妇女”发展模式,带动户多人就业,带动贫困户户2多人实现增收。

突出“线”,打造旅游扶贫示范带

一是景观连通。打破条块分割,把创建“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与生态治理保护结合起来,发挥自然风光和人文优势,优化“百金线”(百里杜鹃—织金)“黄金线”(黄果树—织金)“贵金线”(贵阳—织金)三条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带。以乌江源百里画廊为主线,推出“东风湖—下红岩—织金洞—织金大峡谷—溶谷苗寨”山水观光示范带;以清织高速为主线,推出“织金乌江之门万亩樱桃园—马家屯布依民族村—大陌农旅示范园—三甲农旅示范园”农旅融合示范带;以贯城河为主线,推出“织金河凤凰生态公园—织金河滨河沿岸—织金洞”生态旅游示范带,带动示范带周边发展农家乐余家、乡村旅馆60余家,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劳动力就业余人。二是要素贯通。坚持把旅游扶贫示范带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完善旅游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旅游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整合投入资金4.5亿余元,将示范带内旅游项目建设用地计划纳入年度用地计划统筹安排,将示范带内业态发展作为所涉部门和乡镇(街道)重要工作目标纳入年度考核,通过发挥考核督导作用,形成推动旅游扶贫示范带建设的强大合力。三是业态融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对示范带内产业发展进行统筹,有效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促进旅游业态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如,针对山地农旅示范带建设,依托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康体养生、农耕体验等综合业态,建成省级示范农业园区6个,市级示范农业园区4个,县级示范农业园区3个,乡级示范农业园区27个,带动贫困户00余人增收。

强化“面”,打造旅游扶贫示范镇

一是舞活龙头。坚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动,争取棚改资金支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将织金平远古镇打造成集旅游、文化、城市为一体的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26亿元。今年9月29日第十四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平远古镇成功举办,织金古城入选十大贵州旅游新地标,织金县入选中国旅游百强县市。项目全部建成后,将面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就业人,年人均增收可达3万元左右。二是做足特色。实施“一镇一品、一镇一特”,依托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城镇。目前,已培育打造以支嘎阿鲁湖和布依族民俗为特色的门户型文化集镇茶店乡,以织金洞为龙头的旅游型重点集镇官寨乡,以营上古寨为特色的艺术文化示范镇龙场镇,以生态农业发展为特色的农业示范镇桂果镇等一批特色旅游示范乡镇。同时,用好“全国最大皂角集散地”名片,在猫场镇打造皂角工业旅游新城;围绕“宫保鸡丁”文化创意,在牛场镇打造宝桢故里旅游度假区;依托12公里大陌河和乌江之门,在马场镇打造乌江古战船旅游度假区。通过打造特色旅游城镇,推动旅游商品研发、农民转移就业、土特产品销售,带动全县户人脱贫增收。三是打响品牌。用好“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中国竹荪之乡”“省级森林城市”等名片,用活文琴戏、傩戏、布依族民歌,苗族蜡染刺绣、喊歌、跳花节、三眼箫、射弩技艺等省级民族文化遗产,研发彰显本土文化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重点围绕“银雨树”“霸王盔”、廻龙潭、财神庙等标志性旅游符号,做大做强手工艺产品和地方土特产品,包装好宫保鸡、红托竹荪、水八碗等风味独特的旅游食品,形成一批附加值高、市场份额大、工艺精湛的旅游商品和产业集群。整合资金0余万元打造特色酒吧一条街、旅游商品一条街、地方小吃一条街、购物中心一条街、特色餐馆一条街“旅游五条街”,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主题酒店、特色旅馆和酒吧、茶吧及小型演艺中心。目前,全县有旅游接待酒店家、农家乐家、旅游公司4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5家,旅游从业人员00余人,带动更多群众搭上了旅游扶贫“快车”。

文/县委改革办   

图/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  张羽

编审  张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