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nb.ifeng.com/a/20200107/8054811_0.shtml

我叫潘黔,是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井沙村第一书记。年3月,根据组织安排,我有幸被派驻到牛场镇井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通往牛场镇的客车上,我思绪万千。我本是农村出生的孩子,现在又回到农村广袤无垠的天地,这一刻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回归。

由于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对脱贫攻坚业务知识不熟悉,怕开展不好工作,心里又难免忐忑。就这样在喜悦与不安中,我来到了牛场镇报到,并在当天到达井沙村。

初到村里,面对的是陌生的群众和环境,一切都是新鲜的。然而面对70多户多人的贫困人口,我不禁又感觉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尽快尽早投入工作,我首先熟悉村情民意,因为只有精准地找到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才能因户施策地开展帮扶工作。

到村第二天,我就和同事一起到8个村民组验收连户路、院坝硬化工程,也借此机会熟悉各家情况。一天下来,共验收连户路硬化的群众户,多米,院坝40户,约平方米。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我走遍本村余户群众,发放便民服务卡余张,和群众拉家常,了解困难,询问发展意向、子女读书、老年人身心健康、就业情况以及生产生活情况。在开展群众工作中,我始终秉承民生事项无小事的原则,只有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办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豹子坡组是我村最远的一个组,也是最后一个通通组路的自然村寨,条件及其艰苦。这个组的村民出行极不方便,世代过的都是人背马驼的日子,通往寨子的路陡峭险峻、泥泞不堪,难以下脚。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决心,也阻挡不了我的脚步,相反更激起我的斗志。刚来的时候,我每周不低于走访两次,每一次走访都是早出晚归,由于和群众还不熟悉,饿了就吃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在群众家讨水喝。

一个月的走访后,寨子里的人开始熟悉我这个新来的“第一书记”,向我“反映问题”也多了。我知道他们已经开始接纳我了,心里忍不住窃喜。其中,反映最多的就是这条通组路的问题,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我承诺大家,这条路今年年底之前一定修通。经过多次协调土地,终于在当年如期实现贯通,群众喜悦的心情不言于表。

豹子坡组徐兴祥户,家庭人口3人,儿子和媳妇长年在外务工,不能照顾老人饮食起居。记得我刚来的时候,老人颤巍巍地来到村委会,愁眉不展,在村委会外边徘徊来几次,就是不进来。我知道肯定是有困难,我热情招呼他进来,倒了一杯水,问明来意才知道他长期患慢性病,最近看病没钱生活了,儿子媳妇在外没有寄钱回家,生活困难。

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二话不说带他到超市买了面条、油和一些生活用品,暂时帮助度过难关。也正是因为第一次的“特殊接触”,我对老徐印象更为深刻。第二天,我到他家进行走访,通过交谈和实地查看,了解他家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详细的帮扶措施。首先是解决了低保问题,让老人不在为吃喝发愁;又为老徐申请养猪1头,让老徐对生活更有盼头;还为其置办了简单的家具、换洗铺盖,申请民政救助的物资如冬衣、大米、粮油、煤炭等,找人进行屋面防水、安装玻璃等,提高生活质量。

经过一系列的帮扶,老徐在生活上没有了后顾之忧,脸上又扬起幸福的笑容。

在井沙驻村已近三年,我的民情日记本写满了三本,每一页都记录了群众的变化、乡村的变化,也记录了付出的汗水和收获的喜悦。我坚信,只要我能够为群众真心实意地办好事、办实事,对工作真抓实干,就一定能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带领群众抓发展产业、找致富路子,就一定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泽尔

编辑刘娟利

见习编辑潘晓飞

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