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我叫王勇,原是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大冲村驻村干部。年我所驻的村出列后,年被组织选派到牛场镇井沙村担任帮扶干部。

我新到井沙村是一个以传统农业水稻种植为主的村。每到秋天,金灿灿的稻谷随风起舞,散发出一阵阵迷人的稻香。走在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乡亲们丰收的笑容,不过笑得最灿烂的要数我帮扶的贫困户张德礼了。   张德礼是井沙村槐子树组村民,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什么特长,种地是他的最爱。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张德礼,原本不是贫困户,只因三个孩子两个上大学,一个念中专,因学致贫。   张德礼虽然只会种地,但勤劳质朴的他并不甘心当贫困户,他把外出务工乡邻的田土承包来自己种,不让土地荒芜、闲置,也给自己多添一些收入。

“我自己的有七八亩土地,加上给别要来种的土地,现在有二十左右亩。”每次我到他家走访,张德礼都会和我聊农业,本来我就出生在农村家庭,从小就干农活,自然和他聊得比较投缘,一来二去我们便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年,镇里来一批产业直补项目,我结合张德礼的喜好,给他申请了5头猪作为脱贫致富的本钱。买猪的那天,他非常高兴,黝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我要把一头喂成能繁母猪,其余的喂成大猪后就卖掉,母猪可以生小猪,小猪长大又可以换钱,这样就不愁没有猪本了。”在张德礼简单的商业理念中,我看到一个农村人质朴的智慧。

年,我又给张德礼申请到直补养牛项目2头,而这一年他饲养的能繁母猪分二批产下20头猪崽,种植的12亩经果林也开始挂果。   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他的小女儿张芬艳已完成中专学业,在北京实习期间顺利找到了一份工作。儿子张石虎在浙江省宁波市一电瓶车修理店学技术,每个月有元的补助。大女儿张玉也即将完成学业,有了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张德礼的负担也轻了很多。   “去年种的稻谷打成稻米陆陆续续的卖了多斤,有多块的收入,现在成谷子还没卖完,新米已经进家了。”看着满地金灿灿的稻谷,张德礼总是笑得很开心。

或许在张德礼看来金灿灿的稻谷是生活的资本,是抚育孩子念书的希望,而我在浓浓的稻香中闻到的却是他们一家幸福的味道,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前景。   如今,张德礼一家早已摘下贫困户的“帽子”,撕掉贫穷的“标签”,而张德礼那灿烂的笑容和清新的稻香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泽尔 整理

编辑胥芬芳

编审田旻佳韦一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