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的铜仁市,贫困面积大、人口多、程度深。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只有用非常之举推进生态移民,才能实现易一方水土富一方人。旺家社区作为万山区承接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主要安置地之一,安置了来自思南、石阡、印江、松桃县的1.8万搬迁群众。更为严峻的是,安置点搬迁人口多,后续保障工作量大,衔接医保、低保等事务多,“五个体系建设”任务重,再加上搬迁群众来自不同区县、不同乡镇、不同村组,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年1月,24岁的罗焕楠被组织选派到该社区任党支部支书记,成为全区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面对诸多问题,罗焕楠没有退缩。面对繁琐的工作,他用信念坚守自己的追求;面对百姓的困难,他用温度服务群众的诉求;面对社区的重重压力,他用标杆激励着干部奋力前行。为方便群众办事,成立了旺家花园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打造一支敢管、会管、能管的“三管”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将支部和便民服务中心深度结合,代办户籍、医保转移,化解矛盾纠纷等等,合力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遇到的烦事、难事、遭心事,力争样样管实管细管好。——在搬迁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置教育岗位,开通学籍转接绿色通道,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就读学校,确保每一个搬迁户子女都能有学上、上好学。——配套建设标准化卫生室,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医疗服务,为搬迁群众“减负”,实现医疗机构结算系统与新农合、医保中心、民政医疗救助“无缝链接”,方便群众“一站式”结算。——探索创新“两长四员制”综合治理模式,明确社区党员为网格长,每栋楼配备一名党小组长和楼栋长,下设就业协管员、民警服务员、矛盾调处员、物业服务员,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网格化综合服务体系。“罗书记主动为我协调了平米的门面,免费进行了装修,减免了3个月的租金,还申请了2个人的就业补贴。”今年58岁的搬迁户安景绪提到罗焕楠很是感激,“他还为我一手操办了所有的经营资质证件。”“我们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自家人。”罗焕楠说。截至目前,旺家社区妥善化解处理群众纠纷余起,代办群众事项余件。
织金县平远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尚宇杰/摄)
年,贵州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枪”。几年间,搬迁户们从峡谷深涧搬到安置区,从土坯房搬进新楼房,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朝八晚五,悄然开启了新生活。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全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目标,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上下一心、攻坚克难。独山县百泉镇旗山村第一书记何永远与村里干部们创新提出了“六个一”工作法,全村易地扶贫搬迁、老屋旧房拆除和复垦复绿工作中的系列困难终于逐个被突破。
何永远在主持工作会议
“我们通过组建‘一个专班’,做好政策宣传、思想动员、督促检查和协调指导;开好‘一个院坝会”,宣传好新房配置、旧房拆除、‘三地’权属、后续扶持等相关政策;算好‘一笔账’,让群众通过了解各种补助项目、安置点房屋区位、新旧房屋价值、就业培训和劳务对接等扶持政策;用好‘一批人”,依托各村民小组组长、离退村干、党员、寨老、学生等人员,示范引领全体群众实施搬迁和拆除复垦;降好‘一个成本’,实施集中拆旧复垦,联系废旧收购,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切实保障群众利益;盘活一片‘三地’,依托县林场平台公司以‘公司+群众’的方式建设苗木花卉培育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据何永远介绍,“六个一”创新工作模式推动旗山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户村民搬迁任务全部完成,40个自然寨实现了整体搬迁。 摆脱贫困,走上生活富裕的康庄大道,是贵州干部群众孜孜以求的梦想。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万人(含恒大集团援建毕节新增搬迁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万人,累计建成个集中安置点,建成安置住房46.5万套。数据背后,离不开无数基层扶贫干部常年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用辛勤的汗水和无私奉献,共同书写了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的伟大壮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江婷婷
编辑韦一茜
编审田旻佳李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