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11点,冬日的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三塘镇林下食用菌示范基地雾气还未散尽,林下数百平菇大棚正处于冬季采摘期,小三轮在基地来回穿梭,将采摘好的平菇运往山下集散中心。
正在采收平菇
“三塘镇多山,少平地,土地贫瘠。”三塘镇武装部长罗红向记者介绍:“因为地形原因,以前我们主要种植洋芋、辣椒等农作物。”为了转变发展方式,三塘镇党委积极想点子、找出路,经过调研,最终决定结合三塘独特的气候特点,充分利用辖区森林资源,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
从空中俯瞰三塘镇食用菌基地
“贵州的条件很适合食用菌种植,特别是我们基地这个位置,海拔高,夏天也没有高温。”今年57岁的周先友,有30多年的食用菌种植经验,他十分看好三塘镇种植食用菌的气候环境。
基地菌包生产
村集体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引进织源生物有限公司,由公司负责管理。公司投资.2万元,股份占比80.8%,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和林地入股到村集体合作社,合作社利用扶贫项目资金.8万元入股公司,股份占比19.2%。
雾气缭绕下的林下冬木耳
今年3月,林下食用菌示范基地开始动工建设,依托山下原有的扶贫援建工程,生产菌包,山上进行土地平整,建大棚。目前,基地初期建设已经完成,可以实现平菇、赤松茸、木耳、羊肚菌的生产。
林下赤松茸
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三塘镇林下食用菌产业覆盖贫困户户、人。“基地建设完成后,将达到平菇亩,个大棚放万棒,赤松茸(大球盖菇)亩,木耳亩,合计万棒的规模。”罗红说。
采摘好的平菇
除了合作社入股的方式,对于当地村民而言,每天在基地务工,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食用菌生产从菌包制作、放置菌包,到采摘都需要大量人工。
树林间的平菇大棚
冬季是平菇采摘的高峰期,每天都要采摘一次,没下雨的时候,平菇大棚还需要每天浇水。人工也是就地解决,织源生物有限公司给基地上班的村民元/天的工资标准,加班以12元/小时标准计时发放工资。
平菇
李光军就是在基地工作的一员,他长期在外打工,因家中八旬老人需要照顾,去年才回到三塘镇。“在外打工时,家中有事,无法及时回家,现在是为了照顾我妈妈,虽然工资不如在外打工,但是心里踏实很多。”现在,每月元的收入,足够李光军一家人的开支。
工作中的周敏
“在这里采菌子,我每个月有2元以上的收入,这个活路稳当,孩子读书的开销也有保障。”周敏是三塘镇川硐村村民,两个孩子正在上高中,之前家里都是以种地为生。她说,自从林下食用菌基地开工以后,一直在这里上班,有时候加班,月收入能超过元。
平菇大棚内部
“我们树林资源丰富,林下土壤平整、肥沃,适宜发展林下经济。”对于林下食用菌产业带来的改变,在罗红看来,这是将村里的闲置林地变成了一块“摇钱树”,林下发展食用菌,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刚种植的林下木耳菌包
“下一步,三塘镇将适时扩大食用菌种植面积和种类,打造集菌种生产、基地种植、集中加工、统一销售为一体的林下食用菌综合示范基地。”三塘镇党委书记王才万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孟雪
图罗红摄
编辑骆航念何涛
编审田旻佳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