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一幅幅资料图片、一件件珍贵实物,展示了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驰骋黔西北的历史,再现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毕节是一片红色革命热土,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历史厚重。80多年后,这片留下红军战士足迹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的是,毕节人民始终铭记和传承革命精神,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凝聚起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磅礴力量。

红色基因激荡干事创业合力

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考察调研。乌蒙深处,乌江岸边,习近平总书记陷入了沉思:“从这里的悬崖峭壁,就可以想象当年红军强渡乌江有多难!”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时间就是如此巧合。85年前,年2月2日至3日,乌江上游的鸭池河渡口,红二、红六军团抢抓有利时机进行强渡,将敌人甩在鸭池河南岸,成功向黔西、大定、毕节挺进,建立革命根据地,拉开了转战黔西北的序幕。   红二、红六军团进入毕节,大力宣传红军是为“干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积极开展“扩红”工作,多名毕节儿女踊跃参加红军。   如今,红军的故事仍在老百姓口中传颂。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人民在创建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取得了伟大胜利。   80多年后,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已化作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励着毕节革命老区的干部群众,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走进织金县中石化50万吨/年聚乙醇酸项目现场,一面写有“党员突击队”的旗帜迎风飘扬,起重机挥舞着巨臂,运输车辆来往穿梭,施工人员紧张而有序地作业,施工场面热火朝天。   中国石化在织金县茶店乡规划建设聚乙醇酸项目,总投资约亿元。开工9个月来,项目场平工程综合完成率已超过20%。“为推动项目建设,织金县专门设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以赴提供全方位服务。”织金经济开发区党政办主任卢思胜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力拼搏,成贵高铁建成通车,毕节飞雄机场通达个城市,夹岩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法治护航开启幸福美好生活

清明节刚过,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的杜鹃花成片开放,迎来盛花期。百里花山色彩缤纷,犹如广袤的锦缎铺山盖岭,百态千姿,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   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于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出台,为景区量身打造花朵盛开的法治土壤,以立法守护生态之花。迄今,毕节市共制定出台8部地方性法规。   走进赫章县金银山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金银山社区,规范整洁、绿意盎然的小区环境让人赏心悦目,昔日脏、乱、差的现象已无迹可寻。华丽转身的背后,是该街道在社区治理中积极探索的结果。   金银山街道坚持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为主导,融合“党建+积分”社会治理机制,探索出“五线工作法”,即通过“党建引领、积分管理、诉源治理、协同作战、跟踪问效”五线并联,聚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将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不断推动法治乡村建设。   银山社区78岁的老党员吉正学每天早上散步时,总是拎着一把扫帚,走到哪儿,扫到哪儿。问他为什么散步还要拎着扫帚,他总是笑着说:“共产党给了咱们这么好的房子、这么好的居住环境,可不能糟蹋在咱们手上啊!”   年,金银山街道辖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大幅下降,命案“零”发生、群体性事件“零”发生、公共安全事故“零”发生、新增群众上访“零”发生,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近年来,毕节市以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为抓手,着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依法行政制度体制逐步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稳步推进,社会矛盾依法有效化解,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法治环境。   在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中,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出一系列基层法治建设的好经验:法治护航草海生态保护,“法律明白人”工程培养出一支新时代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主力军,“法治山歌”传唱毕节各地,普法教育喜结硕果……法治,让群众更幸福;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周末我的民宿都是爆满的,生意好的时候一天下来有多元的毛收入呢,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看到良好的发展势头后,村民杨烨年回到村里建起“化屋印象精品民宿”。   曾经,地处乌江上游的化屋村,是一个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贫困苗族村寨。如今,旅游公路建成通车,黄粑厂建成投产,新开民宿3家、农家乐15家,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化屋村已变成一方旅游胜地,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54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5亿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9万元。”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说。   化屋村的变化,仅仅是毕节市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毕节市全力攻堡垒战贫困,7个贫困县(市、区)全部脱贫摘帽,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减少贫困人口.75万,交出了减贫毕节精彩答卷。   走进纳雍县厍东关乡陶营村,多亩“玛瑙红”樱桃迎来采摘期,每天有上千游客、商家前往当地采摘收购樱桃。“现在我们村交通环境、居住环境大为改善,樱桃产业吸引很多人前来采摘、度假。”村民杨才貌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陶营村依托“玛瑙红”产业,年集体资产达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两万元。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陶营村年获评“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陶营村党总支书记肖军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我们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东风好借力,正是扬帆时。“国发﹝﹞2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增强了毕节闯新路、作示范的信心和底气。”毕节市相关领导表示,下一步,毕节市将紧紧围绕“一区三高地、五个新毕节”发展目标,奋力开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美好未来。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张 捷

责编:何 欢

编审:赵 峰

监制:叶启伟

总监制:周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