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县紧盯“确保按时打赢”的目标,通过增强攻坚力量、提升干部素质能力、下划管理权限、强化激励保障等举措,着力破解攻坚合力不够,攻坚能力不强、队伍监管不力、攻坚动力不足等“四个难题”,切实激发脱贫攻坚强大合力,不断加快全县脱贫攻坚进程,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尽锐出战,破解攻坚合力不够难题

一是增强乡镇攻坚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攻坚作战体系,明确每名县级领导包保一个乡镇并联系两个深度贫困村,明确14名县级领导挂任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14个乡镇党委“第一书记”,增派10名县直部门科级干部挂任10个攻坚任务艰巨的乡镇党委副书记。二是加大干部帮扶力度。选派名科级及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贫困发生率10%以上的非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其中个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均为科级干部。从县直部门抽派名优秀干部与个驻村工作组及全体乡村干部一道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形成县、乡、村三级干部齐上阵的作战格局。三是精准分析研判。由组织部班子成员带队,深入一线对32个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个脱贫攻坚重点村“两委一队三个人”履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调整不能胜任现职的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9名,村第一书记2名、村党组织书记72人,村主任8名。

加大培训,破解攻坚能力不强难题

一是加大“走出去”培训力度。对全县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名村第一书记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全县个贫困村支书、24个有深度贫困村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到安顺西秀区大坝村、大方县箐口村、遵义播州区等地学习取经,切实提升脱贫一线干部能力素质。二是组织应知应会知识测试。由县委组织部组建工作组到各乡镇(街道)开展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闭卷测试,并将测试成绩公示到乡镇,进一步激发广大扶贫干部自主学习意识,提升攻坚业务能力。目前,共对全县余名乡村干部进行知识测试。三是强化载体运用。充分利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学习强国APP等载体,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同时,指导各乡镇(街道)通过上党课、举办专题培训班、专题报告会、以会代训、邀请专家学者上门送学等形式,积极开展党纪法规、精准扶贫、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将培训范围向村组延伸,广泛提升培训效果,增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下划管理,破解攻坚队伍监管不力难题

一是工资关系下划。按照维持县下派人员的编制、人事、岗位不变,经费供给、开支渠道不变,工资统发系统中人员结构、支出科目及相关基础数据不变的“三个不变”原则,将县直选派的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以及村干部的工资划转到派驻乡镇考核发放。目前,全县名驻村第一书记、县直单位下派帮扶干部和个村(社区)干部工资已划转到相应乡镇(街道)。二是实绩档案下管。建立驻村帮扶干部实绩档案,由驻村第一书记,县、乡选派的帮扶干部在实绩档案内如实填写本月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个月工作打算,由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对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干部在脱贫攻坚中作用发挥作出评价(好、一般、差),下月初由乡镇(街道)交县实绩考核办,进一步加大对驻村第一书记,县、乡选派帮扶干部的日常管理力度,切实解决驻村帮扶干部“身在心不在”“出岗不出力”问题。三是健全“捆绑”考核机制。对帮扶单位、乡镇、村进行“捆绑”考核,进一步明确了选派单位、乡镇、所驻村三方职责,通过同奖同惩,形成攻坚合力,助推脱贫攻坚。

激励保障,破解干部动力不足难题

一是落实待遇。制定实施《织金县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办法(暂行)》,严格落实驻村工作经费、生活补助、交通费,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体检等工作保障,进一步激励广大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做出贡献。截止目前,共兑现驻村第一书记每天55元的生活补助费用.万元,调整了名县直单位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浮动工资。二是表彰先进。“七一”期间,县委共评选表彰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人,其中优秀驻村第一书记49名,切实增强驻村帮扶干部和乡村干部归宿感、荣誉感。三是提拔重用。加大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在职务职级并行,公务员、事业单位考录等工作中,重点向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倾斜,进一步加大在驻村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力度,切实形成驻村工作良好导向。今年以来,共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55人,面向驻村干部等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42名。

程焕静

编辑龚瑞璇

编审  张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