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1日至2日,一车接着一车的马铃薯种薯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运往纳雍县昆寨乡,未作停留,便直接运往各村马铃薯种植的田间地头。

两天之间,已有吨马铃薯种薯从威宁“直达”昆寨乡相关合作社以及农户手中,追赶春播时节,及时种下。

“在毕节市委办的大力协调下,威宁免费为昆寨提供吨马铃薯种薯,这对昆寨的产业结构调整帮了大忙,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太感谢了。”昆寨乡人大主席王忠说。

王忠分管农业,他介绍,接下来的几天,还有吨马铃薯种薯将陆续到达昆寨,为昆寨及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加点“火力”。

双合作社双管齐下

3月2日,海拔米的郭家冲坪子上,几十位村民正在种好马铃薯的地里套种皂角树苗。挖坑、放苗、填土,忙而有序,分工明确。

郭家冲坪子位于纳雍县昆寨乡金珠村。

高天暖阳下,不远处的马背梁子云雾缭绕,风力发电机组若隐若现。

郭家冲坪子生来奇特,就像山尖被巨斧削平一般,一座大山上竟然有多亩平地。而这些地,自然成了金珠村和邻近的左鸠嘎乡兴文村发展产业的好地方。一条名为“产业路”的公路从坪子山顶蜿蜒到山的两边,连接了村民和产业。

金珠村有两个村级合作社——现代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惠农养蜂专业合作社。一个“分管”种植,另一个“分管”养殖。

“‘分管’种植的合作社按每亩元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统一采购马铃薯、大豆、小瓜、辣椒等种子和黄桃树苗、皂角树苗、地膜等,免费给村民栽种,全部收益都归村民所有。也就是说,村民的收入有两笔,一笔是土地流转费,另一笔则是种植收益。合作社不占股不分红。”昆寨乡政府包村干部李长江介绍。

“我们在自己家地里种马铃薯套种皂角树、大豆套种皂角树,种子和树苗什么的都是政府家发的,等收成后卖的钱全部都是我们的,这样的政策太好了。”金珠村上寨组村民黄梅说。

张国华是郭家冲组的村民,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谈起收入,他有些腼腆:“接连三年我都种了十多亩洋芋和大豆,加上养猪、养牛,一年两三万的收入不成问题。”

“分管”养殖的惠农养蜂专业合作社由纳雍联社帮扶18万元资金,于年3月成立,按照贫困户60%、村集体20%、管理人员20%的百分比进行持股分红。同年12月实现蜂蜜销售收入8.4万元。年,贵州省联社信合公益基金37.89万元帮扶资金注入合作社,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年12月,实现合作社收入9万余元。

规模扩大了,合作社的收入增加幅度却没多大,为什么?

原来,金珠村的分红模式与众不同。

贫困户分红只能分蜜蜂,按人口分,2人一箱。

在此之前,按照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会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并与其签订蜂蜜销售合同,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贫困户管理得越好,收益越高,越早脱贫。

“千秋”“大业”“一壶茶”

“千秋”,是昆寨乡千秋村。

“大业”,是千秋村的脱贫攻坚大业、乡村振兴大业。

“一壶茶”,是千秋村的千亩茶苗基地。

立于建新河畔,水流潺潺,周边的村庄不时鸡鸣犬吠之声传来,农家田园风光映入眼底。

千秋村的千亩茶苗基地就位于建新河畔的坝区。

春风吹过,黑色大棚下,茶苗一垄接着一垄,沿着河岸绵延开去。

以千秋村为核心的茶苗基地由毕节市农投公司投资0万元,辐射到新民村、长春村等建新河沿线坝区。

茶苗基地的土地流转比较“特别”,是采取逐年递增的方式。按第一年每亩元、第二年后每年依次增加50元,直至增到每亩0元封顶。

务工人员按每小时10元的工资计算,只要参与务工,每人每天可以有近元的收入,覆盖了当地的贫困户和土地流转户。

“茶苗基地需要工人的时候,村里的合作社就会通知我们来务工,平时就照顾家里,或者到附近的其他种植基地打小工。土地流转后,再也不像以前一样一年累到头却挣不了几个钱。”千秋村街上组的王世敏说。

千秋村主任助理肖浩告诉记者,除了茶苗种植,该村还规模化桑树种植亩,由村社一体合作社组织养蚕,预计带领养蚕户每户出售蚕茧增收0元。

千秋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只是昆寨全乡的一个缩影。

种什么?怎么种?

脱贫离不开产业发展,两者息息相关。而在固有的土地、气候等自然资源下,产业结构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

昆寨乡为了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全乡干群全开“火力”、全力冲锋。

据了解,除千亩茶苗基地外,该乡已种植皂角5亩;拟种植马铃薯20亩(示范种植亩),已种植亩;拟种植桑树1亩,已种植亩;拟补植补种玛瑙红亩,已全部完成;拟种植辣椒3亩,南瓜亩。近期土地流转翻犁约6亩,春耕生产工作正在稳步进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