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节市织金县官寨乡屯上村,有一座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少数民族村寨,名叫“溶谷苗寨”。寨子风光秀丽,地理位置优越,毗邻织金大峡谷景区入口,离织金洞景区2公里左右。

曾经,这里因交通不便而鲜为人知。近年来,随着织金县从“溶洞品牌”向全域旅游“多品牌”目的地升级,景点增加、提质,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座藏在深山中的苗寨变得越来越有名,除了“圈粉”国内外游客,还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42岁的杨发科,便是其中一个。

杨发科是寨子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从小生活在大山里,曾经,他的梦想是“长大后能走多远是多远”。

年,杨发科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因为喜欢海滨城市,选择到辽宁大连追逐自己的人生理想。

到了大连后,杨发科应聘到一家世界知名汽车品牌4S店工作,经过不断努力与学习,晋升为该店技术总监。为充分实现自己的追求,年,他跳槽到另一家汽车科技公司任汽车技术顾问,年薪20万元左右。

在外打拼十多年,虽然杨发科已在大连安家落户,但他心系家乡,每年都会抽时间回乡探望家人。他说:“妈在,家就在。父母在哪,家在哪。不管走多远,根永远在这里。”

年4月,杨发科因有事向单位请假回乡,没想到,这次返乡给他的人生带来了重大改变。那年9月,第五届亚太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织金县召开,“溶谷苗寨”作为其中一条旅游线路将向游客推介。

在此之前,溶谷苗寨在织金县各级各部门帮助和支持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寨门、旅游步道、停车场、广场等,苗寨得以打造开发,变得越来越漂亮。

“这几年,家乡的变化真的很大,每次回来都有不一样的发现,交通越来越便利,村子也越来越漂亮。”有一次,杨发科到镇里买东西,在街上听到很多外地口音,交谈发现,不少外省人因织金洞景区的蓬勃发展而到此投资创业,“当时我就思考:别人来我的家乡打工,我为什么要出去呢?”

看到家乡建设得热火朝天,他决定留下来试试,与公司负责人沟通后,对方很支持他的想法,并表示没什么特殊情况的话,他在家通过手机办公就行。

杨发科计划在村里开民宿和农家乐,让游客住得下、吃得好、玩开心,与寨里其他人一起努力,把整个寨子盘活起来,这个想法与织金相关部门将“溶谷苗寨”打造建设成一处集吃、住、游为一体乡村旅游新景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规划不谋而合。

为了家乡更好地发展,杨发科最终决定将自己修建的民居出租给织金文旅集团溶谷苗寨子公司进行改建,打造成如今的特色民宿——“溶谷洞穴客栈”。

将房子租出后,杨发科并没有离开。为全心全意留下参与家乡建设,他将大连的房子出售,并于年5月16日正式辞去在大连的工作。

“溶谷洞穴客栈”正式营业后,杨发科除了负责店里的日常管理工作,还参与在寨子里举行的相关活动策划与运营。

回乡从头开始,虽然遇到不少困难,收入也比以前低,但杨发科并不后悔。稍有遗憾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与孩子以前在大连上的学校相比,新学校教育资源较薄弱,不过他相信,自己能通过学习知识走出大山,如今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孩子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

“以前做汽车售后服务,现在为游客提供服务,都是服务行业,难不倒我。”杨发科目前最大的愿望是尽己之力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引村里更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乡,让大家既能共建美丽家乡,又能陪伴父母、照顾孩子,生活越过越好。

在杨发科的示范带动下,寨子里多户人家也将自家民居租给织金文旅集团统一改造成特色民宿、创办农家乐、超市、蜡染制作坊等。村民杨枫不仅将自家房屋出租,还在当地找到了工作。

以前,为了维持家庭基本生计,杨枫和丈夫只能外出打工,孩子留在老家。随着“溶谷苗寨”发展得越来越好,如今,夫妻俩也回来发展种养殖,溶谷洞穴客栈开业后,杨枫在客栈里负责客房保洁工作,每月有一定收入,丈夫到周边乡镇做零工,加上房租和种养殖收入,一家人生活不愁。

“比起在浙江打工,现在的收入要少点,但可以陪在孩子身边,让孩子不缺父爱和母爱。”夏天到了,小女儿对杨枫说得最多一句话是“妈妈,你带我去广场玩嘛!”所以,每天下班只要有时间,她都会陪女儿到寨子里的葫芦广场玩耍,陪她跑跑跳跳。

杨枫说,在外打工的日子,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回到家乡后,可以常和亲友走动,居住环境也让人心情愉悦,“天亮就听到鸟鸣声,而不是汽车的喇叭声。”这样的惬意生活,她以前从没想过。

提到家乡变化,杨发科和杨枫都用了同一个词形容——翻天覆地。除了交通越来越便利,人居环境更加整洁和靓丽,最重要的是,大家能享受到织金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推荐

阅读

来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5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