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以那镇大寨村,下辖6个村民组,总人口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已脱贫户人,剩余未脱贫人口为12户42人,贫困发生率从年的55.55%降至年的2.61%。
通组路修建完工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寨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壮大产业项目,改善人居环境,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显著变化,贫困人口大幅下降。
沿路安置垃圾桶
落实保障措施筑牢脱贫基础 安全饮水、住房、教育、医疗“四个保障”的建设,是提升群众生活满意度的重要一环。 安全饮水保障。截至年底,大寨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2个,设置13个集中供水点,覆盖全村6个村民组。 落实住房保障。大寨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改工程,补齐住房短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户人,并落实引导推荐就业、开展就业培训、子女就近入学、政策兜底等措施,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年以来实施危房改造户,其中年实施40户,老旧房整治22户,目前已全部入住。 落实教育保障。全村现共有高中以上在校生51人、初中在校生人、小学在校生人,入学率不断提高。年以来,高中(含中职)及以上学段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教育资助人次。 落实医疗保障。强化宣传发动群众参保,落实医保缴费国家补助措施,年贫困户参合率达%。年生大病9户11人(其中易地搬迁3户4人),均按规定报销和减免。村级卫生室不断完善,住村医生得到保障,慢性病47户65人(其中,易地搬迁11户14人),家庭医生签约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院坝平方米、连户路米,种植行道树株,修建文化广场平方米、休闲长廊20米、文化墙米、垃圾池12个、公厕4个,配置垃圾桶8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盏,完成通村路建设6公里,通组路建设17公里,共投入资金余万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入户进行环境卫生整治
实施项目引领依靠产业带动 土地贫瘠、产业单一、交通落后、基础薄弱是大寨村常年积贫的主要原因。为此,大寨村结合产业发展“八要素”,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目前已建成村级实体专业合作社2个,种植刺梨亩、皂角亩、板栗亩。 年实施生猪、肉牛养殖项目覆盖贫困户59户人,户均增收元;年实施马铃薯种植项目.5亩,覆盖90户人,户均增收元;年实施生猪、肉牛养殖项目覆盖贫困户61户人,户均增收0元。 年合作社生猪养殖项目覆盖贫困户37户人,户均年分红元;年刺梨种植项目覆盖贫困户40户人,户均年分红元。
入户进行环境卫生整治
汇聚八方合力精准研判施策 一个好汉,三个帮。大寨村充分依靠各方力量,凝聚工作合力,对贫困群众实施精准帮扶、精准滴灌。 落实“五个一批”助脱贫。通过落实脱贫攻坚“五个一批”要求,发展生产和就业脱贫63户人、易地扶贫搬脱贫30户人、生态补偿脱贫8户45人、教育资助19户95人。 小额扶贫信贷促发展。年以来,共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小额扶贫信贷资金万元,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帮助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主要是发展生猪、肉牛养殖,享受政府三年贴息政策。 争取资金帮扶提形象。在织金县统计局的积极协调下,争取到县残联、民政、环保等部门扶贫资金、物资6万余元;广州公交集团投入帮扶资金10万元,用于部分贫困户补齐住房短板和购置家具、生活用品等,提升脱贫形象;织金县凤凰山煤矿、兴荣煤矿、三甲煤矿等企业共计出资12.4万元,补齐部分群众住房短板和购买生活物资提升脱贫形象;织金县志成煤矿出资3万元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据悉,年,大寨村将继续充分依靠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对未脱贫对象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加快补齐短板,确保按时脱贫;对特殊困难群众落实救济措施,防止因灾、因病、因学、因残返贫。结合“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后续安排和巩固提升工作,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硬的措施,提高精准扶贫的长效性和持续性,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泽尔
编辑何涛编审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