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群山叠翠,条条进村串户路绵延。
“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自觉牢记在心中、坚决落实到行动上,按照毕节市烟草公司党委的要求,今天我们是专程来当‘店小二’的,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请直接提。”8月19日清晨9点,一场“乡村振兴如何发力?”的座谈会在织金县自强苗族乡政府会议室举行,毕节市烟草公司织金县分公司龙场烟叶站站长张龙林开门见山。自强乡乡长杨桧代表村民们反映,一部分村民对烤烟的烧烤技术把握不好,毕节市烟草公司技术人员立即表示会联系相关种植大户送技术到基地,邀请专业人士前来开展培训和讲座。
“我们聚焦自强乡各村产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每周组织人员实地走访、现场办公,为村民们办实事、增动能。”毕节市烟草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苗族小山村的蔬菜畅销省内外,村民干活也起劲
惠农服务送上门,民生实事办到位。在自强乡,过去两年黑灯瞎火的进村串户路上新安装了路灯,附近村民夜间出行再也不担心看不清路;在烟草部门的倾力帮扶下,全乡各村的进村串户路硬化了,田间地头的产业路也修好了……截至目前,毕节市烟草公司和自强乡今年来已梳理为民服务项目多个,累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约多场,20多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正加快推进。
烟叶站职工对烟叶进行分类分级
“看,成色多好,都是上等的烟叶。又丰收了,今年种了亩烤烟,不算补贴,毛收入有56万元。种了两年烟,车子、房子、票子,以前不敢想的现在都有了。”8月19日下午4时许,织金县自强苗族乡化乐村丫口寨组村民张新国从烤房中把多斤烟叶从烘烤房中取出,聊起收入,脸上掩不住的笑意。
自强村老街坝子烤烟示范基地杨洵摄
40多岁的张新国两年前还是贫困户,靠种烟很快摘掉了贫困帽。张新国说,他们夫妇长年在省外务工,年底返乡开始种烟,年种了亩收入35万,种烟的结果,就是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其弟张虎见种烟效益不错,缠着哥哥,今年两弟兄另外单独合伙种了60亩烟。
村民们在对烟叶进行分级杨洵摄
“我今年跟大哥合伙种了60亩烟,除去租赁土地、化肥农药、人工等投入,纯收入大概有10万多元。”张新国的弟弟张虎满脸笑容地向烟技员算着今年种烟的经济账。
两年来,自强乡像张新国这样收入颇丰的烟农还不在少数。
新鲜枇杷俏销,多元产业带富一方
不只是种烟,自强乡的种养殖产业也在快速发展。
为了帮助村民发展时令果蔬产业,毕节市烟草部门在以前破损便道的基础上,修建了生产便道。见村里的生产便道修好了,多年来一直在省外务工的桥上村村民罗跃亮年初返乡开始种植时令蔬菜,目前发展了多亩蔬菜,产品已经卖到了贵阳、毕节、四川等省内外各地。
自强苗族乡坐落在大山深处,巍然高耸的营盘坡山岭蜿蜒连绵,错落有致的村庄掩映在青山绿水中,沃野阡陌中村民匆忙耕作……
村民正在将采收的烟叶编杆上炕
清晨,随着薄雾散去,一个个村寨庭院渐渐显露出来。改造、修葺后的民居依山而建,到处生机盎然、美不胜收。
“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乡长杨桧说,年前,村寨房子破旧、环境脏乱,加上山高路远、信息闭塞,这里的人们与外面的世界几乎隔绝。
林下食用菌产业正在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伞“
过去,自强乡是贵州省级贫困乡,全乡多口人,基础设施落后、支柱产业欠缺、村级经济空白。年全乡全年财政收入仅9.8万元。
变化缘于毕节市、织金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
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织金县委把自强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级贫困乡列入脱贫先行攻坚计划,创新实施“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攻坚模式。
“输血”只能解一时之困,“造血”方能利长远。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年,一场关乎脱贫质量和成色的最大规模的“再识别、再精准”专项行动在织金县自强乡全面开启。织金县在自强乡开展脱贫攻坚“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织金县委书记杨桦从年初对口联系自强乡伊始,就劝说三家有爱心的企业修建了村舍办公楼和危房改造、补产业短板和住房、饮水、教育“3+1”保障。
按照织金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从年起,通过调研,针对自强乡的实际,烟草部门依托烟叶产业链完整、政策稳定、“订单农业”模式成熟、资金投入大等优势,实施了对自强乡的定点帮扶。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要求,制定“三年攻坚、两年巩固”行动计划,实施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等七大工程,让自强乡实现了跨越千年的历史性巨变。
自强乡以“与产业相配套、与规划相适应”为原则,毕节市烟草部门将帮扶重点投向了进村入户路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从此,外界与自强乡各村寨间的“壁垒”被打破,一辆辆运送物资的快车搭载着发展的希望驶进了这个曾经一贫如洗的小乡镇……
自强乡以发展多元化产业为突破口,以产业环线公路为纽带,整合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推进产业发展,助力村民稳定增收。截至年8月20日,烟草部门投入帮扶资金万元,在菜坝、桥上等村寨开展产业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倾情帮扶,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乡共发展种植皂角亩、套种南瓜亩、蔬菜亩、烤烟亩、林下套种银杏亩、辣椒0亩、冰脆李亩、五星枇杷亩、香椿亩、食用菌1亩,建有蔬菜大棚个、烤烟房栋,实现帮扶项目和产业全覆盖,广大群众稳定增收。
产业兴则百业兴。据织金县政府统计,目前全乡一、二、三产业特色突出,一产稳步发展,二产迅猛增长,三产长足递增,自强乡财政收入年将达到万元。
一片金叶子,架起致富桥。在自强乡,烟草这一金色产业早已成为助农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自强乡全力做稳做精做强烤烟产业,着力破解“总量不稳、成熟过晚、品质不优”难题,坚持科技引领促进转型升级,提升种植水平,改革烟叶流通方式,创新探索烟区产业综合体,推动烤烟产业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让烟农轻松种烟稳稳致富,实现了村民愿意种、工业抢着要,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烟农增收、生态增值、财政增税”的助力乡村振兴共赢之路。
如今,走进自强乡的村村寨寨,村庄美丽、道路通达、产业兴旺,“责任烟草”改变了山乡面貌,“责任烟草”永驻百姓心间。
自强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近年来自强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倾力帮扶下,持续加大产业帮扶模式,引导帮助群众种上“摇钱树”,鼓起“钱袋子”。在自强乡乡长杨桧看来,这产业扶贫中,烟叶是最快捷、最有效的脱贫方式。当年种上,当年就能脱贫。
“自强乡很多地方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种其他的作物收成不好,而烟叶耐旱、抗灾抗风险能力强,种烟收入稳定,销路不愁,价格提前明确,每年收入有保障,从育苗到收购结束六七个月就能见到效益,是深山区带动农户脱贫非常好的产业。”自强乡政府一位老同志说。
眼下正是烤烟、卖烟最忙碌的季节,记者在自强乡烟叶工作站看到,收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烟农们将事先分拣和打捆好的烟叶定级、称重、结算后,就直接货款两清踏实回家了,轻松又省时。
这得益于今年自强乡探索创新实施的“分选前移,全收全调”烟叶流通新模式。以前售烟,要经过初分级、预验、专业化分级等环节,烟农要等候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交售流程;烟站收购后,需经过两次装卸、两次验收,工业要按需求重新分选,环节多、损耗大。如今,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将分选工作前移到烟站完成,烟农在家里按工业需求分级,烟站分选,大大简化了流程,减少了损耗、节省了中间环节和成本,实实在在把烟站变成工业第一车间。
8月20日,自强乡村民张新国卖完了第一批烘烤好的0多斤烟叶,喜滋滋的给妻子打“烟卖完了,赶紧整几个好菜,晚上我要请兄弟伙喝两杯。没有他们,我们夫妇还在省外务工,家里老人孩子无人照看!”
张新国这几天高兴得合不拢嘴,两年前自己返乡第一次种植的烤烟不仅喜获丰收,还烤出了高品质的烟草。
“烤出来还可以,叶子黄黄的,叶型挺好看的,今年烟草收入也在56万左右。”张新国高兴的说道。
张新国告诉记者,之前他夫妇一直在外地务工,从来没有接触过烤烟这一产业,由于当地一直有种植烤烟的传统,加上近年来种植烤烟的好政策,就在家里流转土地种植亩烤烟。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开始只种植了几亩烤烟,尝到种植烤烟带来的甜头后,慢慢的把规模发展到现在的多亩,种植烤烟也让他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直以来,烤烟作为自强乡的传统产业,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法宝”。今年,自强乡坚持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市场需求为导向,质量特色为核心,早谋划、优布局,确保实现烟农稳定增收的目标。目前,全乡种植烤烟亩,预计收购担,总产值约万元左右,烟农种烟收入万元,实现烟叶税万元左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杏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