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78.html

对于织金县官寨乡北面的凤岗村而言,今年的“春天”来得格外的早。从2月份开始,凤岗村党员干部群众在田地间劳作的身影繁忙而有序,构成了一幅幅春日里播种希望的美丽画卷。

4月28日,当记者沿着凤岗的乡村道路一路向北,在阳光的映照下,大片经过翻整的田地弥漫着泥土的香气,村民们两个月前抢种下的博落回、头花蓼等中药材,正成片成片地从铺好的白膜中翻腾而出……   在凤岗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村民田文群和黄成美正在刚刚铺好的白色地膜上凿开一个个小孔,将中药材博落回种苗补种于小孔中,再浇上水……时至中午,她们已经工作了将近4个小时,正准备收工回家。

趁着田文群收工间隙,记者与她在田坎上拉起家常。田文群家里有2.5亩土地,全都流转给村里种了博落回、头花蓼等中药材。田文群乐呵呵地给记者算起收入账:“娃娃都在外省务工,我把土地流转出去给村里种中药材,每年共有元流转费,自己在基地务工每天有元收入,加上家里养的鸡,收入比往年种苞谷洋芋强。”

凤岗村具有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无霜期较长,昼夜温差大,适合中药材生长。年底,在村“两委”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开始因地制宜探索种植中药材。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该村已试种博落回、头花蓼等中药材余亩,覆盖了该村沙田、老寨子、箐脚、良子、丫口、向阳、龙井等7个村民组,涉及户农户。村里还联系到了黔南伟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订单经营。

订单生产让凤岗没了后顾之忧。为规范种植,凤岗村成立了织金县凤栖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帮助农户稳定增收。合作社负责人李俊介绍,黔南伟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派技术员驻地进行指导,年底将全部实行定价回收。

“脱贫攻坚,短期靠政策,中期靠就业,长期靠产业。作为官寨乡较为边远、贫困的乡村,凤岗如何在兼顾政策的同时,在产业扶贫上因地制宜做足文章?”一直是驻村帮扶干部熊江思考的问题。

熊江告诉记者,在这山沟沟里,老百姓习惯了养猪喂鸡、种苞谷、栽洋芋,一听他准备带领大家在这里种中药材,总有“瞎扯谈”“自找麻烦”等声音传出。   作为一直在新闻媒体工作的老记者,熊江看过很多地方的特色产业和致富门路,他想把好的产业引进来,比如说:种茶、种百香果等,但大多“水土不服”。年12月,熊江通过深入调研、查找资料,在请教了很多农科专家后,他认为凤岗村可以发展中药材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于是,他与其他驻村干部、村委会成员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发展中药材的信心。同月,在县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该村邀请了毕节市农科所专家对全村土地进行了检测,发现大部分土壤适合种植根茎类中药材。有了科学的结论,大家一致认为,凤岗村要致富,发展中药材种植是条路。   说干就干,凤岗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大家围绕“种什么、何处种、谁来种、谁出钱”展开了热烈讨论,前三个问题很快落实了下来。近几年,织金很多农村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但有经验,有的还注册了商标,收入挺不错。如果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应该可行。

然而,村里要大规模种植中药材的消息一经传开就炸开了锅。年过六旬的黄成美首先提出质疑:“栽苞谷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我栽了几十年了,栽起来简单、投入也不高,耐旱又容易储藏,还可以拿来喂鸡喂猪,中药材又不能当饭吃。”   村“两委”多次组织召开群众会,耐心给村民做起了思想工作,为大家算起了经济账:“种苞谷能解决温饱,但不能致富。村里自然条件好,种中药材产值更高。”   “种苞谷确实收入低,但种中药材我们的收入有保障吗?”   “你们把土地拿出来入股种中药材,每亩地一年就有元收入,你还还可以就近在基地务工,又能赚钱又能照顾家。”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村民增加收入。”谈及当时流转土地的困难,村党支部书记孙忠礼记忆犹新,要想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只有党支部率先垂范探索出一条路子,才能打消群众和对方公司的顾虑。“我拿出0元做试验,成功了就带领大家伙种植中药材,失败了就算花钱买个经验。”在孙忠礼的带动下,村班子成员和官寨乡联系该村的领导共7人,每人以0元资金入股合作社。   ……   看见村干部们实实在在的行动,不少村民转变了观念,杨兴林就是其中一个,他主动把自家6.5亩土地流转出来种中药材。“每年有固定的土地流转费近元,种植中药材后,我们耕地、翻土、除草、栽苗,每天还能领到元工资。”杨兴林说。     要想增收致富,靠两条,一是要有好干部,二是找到好路子。采访中,村民们都由衷感叹:“如今的凤岗干群齐心,一定能迎来致富的‘春天’。”

张晓佳王艳张黎彭静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