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央广网」央广网贵州11月15日消息(记者周娴通讯员王荣奇罗天彩马钰)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立足自身实际,抢抓机遇,积极打造智慧农业生态谷园区,不断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让农业搭上大数据的“顺风车”,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走进织金县马场镇的织金智慧农业生态谷园区,各式各样的智能设备,正在为大棚内生长的水果、蔬菜等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现在我们园区的浇水、施肥都是用智能化设备进行控制和操作,可以随时随地、准确的了解我们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实行精准化管理。”有着20多年现代蔬菜种植经验的技术员尚玉林告诉记者,现在的智慧农业,可以通过智能系统和设备,可实时查看和监测大棚内的温度数据、土壤数据、设备状态,提高了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据了解,织金智慧农业生态谷园区依托大数据,运用多种智能化设备,打造数字化农业车间,实行“投资商+运营商+家庭农村”的运营模式,精准导入智慧农业新业态,解决了农业发展(单门独户)、地块分散、缺少技术、没有资金、营销低端的现在农业五大痛点。织金智慧农业生态谷园区在培训当地村民就近就业的同时,还吸纳本土人才加入管理,20多岁的王忠杰在得知家乡毕节建设了智慧农业生态谷园区后,就来到这里工作,希望能够通过园区搭建的平台,开拓创业之路。“我大学学工程学的,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会从事农业这一领域,来到这里后发现,工程和农业是互通的,在这里也能学以致用。”王忠杰说。此外,园区通过为农户提供“保姆式”的农业生产服务,打消农户零基础、不会种、不懂种的顾虑,由村合作社引导农户进入大棚领种两亩土地的种植,教会他们种植技术,让他们增收致富。织金智慧农业生态谷务工人员付开珍说,“我们在这里面务工,每个月块钱,蔬菜卖完以后,还和公司进行分成。”据介绍,园区正式运营至今,通过园区雇工、家庭农场等模式辐射带动了当地多户余人就业,通过智慧农业,让在外务工人员返乡重拾农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织金智慧农业生态谷园区负责人韩永琦认为,乡村振兴,做好产业是关键。下一步园区将紧紧围绕人和物,积极的优化产业结构,把农业人才吸引过来的同时,将园区的农民培养成为新型的农民;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管控、智能装备的运用,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标准化,将高品质的果蔬产品推向全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932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9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