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织金县三甲街道小龙场村,傍山而建的大棚错落有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周边的村庄、农田、山峦相映衬,构成一幅多彩田园画卷。为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三甲街道发挥产业优势,做活“特色”文章。今年年初,通过“政企联建、村社合一、农户参与”的组织方式,与织金良田花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一期投资万元,利用小龙场村的个蔬菜大棚,另辟蹊径发展苔藓栽培和南瓜制种,带领群众增收。走进小龙场村产业基地,大棚里一派忙碌景象。由于种植的季节性和多样化,春季忙完羊肚菌采收结束的村民们,继而“转战”到苔藓栽培和南瓜制种的劳作中。一年四季,在家门口实现了天天有活干、月月有收入。村民张青秀是基地里的“常客”,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务工、入股分红3种方式,找到了增收门路:“我家地里6个大棚每年有块钱的租金,在基地务工每天有80块钱的收入,年底还能参与分红,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正在指导大棚换膜的曾庆松参加管理员业务技能培训合格后,被公司聘任为基地带班组长,月薪元。他说,大棚生产从种植、管理到采收,整个产业链能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劳务经济是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80%以上的农户发了“大棚财”。据了解,小龙场村依托农户名下的蔬菜大棚,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富民强村“振兴路”。目前,主营蔬苔藓栽培大棚个、南瓜制种大棚个,预计产值万元,形成“短平快”与“高特精”并驾齐驱发展的产业布局。年,全村年人均增收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4.1万元,且效益一年比一年可观。“明年二期计划投资万元,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及科研、试验、示范于一体的高效农业生态产业园,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织金良田花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来源《毕节日报》编辑赵雨思二审王太师三审尹长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9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