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7月31日消息(记者张胜强)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东西部协作广州花都区对口帮扶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工作也到了收官倒计时。记者了解到,自对口扶贫以来,广州花都区从自身经验出发,用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医疗扶贫等多举措,为贵州织金县规划出了一条清晰的“脱贫路”。搭建“扶贫大棚”,用南瓜打通扶贫之路沿着崎岖的山路,贵州省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大棚种植基地井然有序的罗列在田野上。这家于年5月成立的蔬菜种植加工贸易企业,集生产加工、基地种植、进出口贸易和供港澳于一体。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织金县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建设10万吨南瓜冷库和年产吨南瓜面条加工线将建设完工。织金县的蔬菜大棚。(央广网发通讯员花宣供图)“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很难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南瓜对土壤和地形的要求比较低,产量较高,而且存放时间长、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农耀公司总裁曹壮均表示,今年将继续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搭建起“扶贫大棚”。据悉,由于疫情原因,今年的生鲜销售和出口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该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把库存的蔬菜进行深加工,销售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部分还出口到韩国、越南、泰国等,大程度减少了损失。南瓜是织金重要的脱贫蔬菜。(央广网发通讯员花宣供图)织金县三甲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郡表示,该街道今年南瓜的种植面积有亩,比去年翻了一倍,基本上平均每亩可以为农民增收元左右。在农耀公司位于织金县五星村的大棚蔬菜示范基地,个蔬菜大棚正带动着当地户贫困户共人通过劳动创收。据了解,该基地实行的对口管理模式,每一个蔬菜大棚的入口处都贴着建档立卡贫困户标签信息,除了固定分红外,附近的村民可以加入到蔬菜大棚的日常管理中,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易地搬迁让贫困群众住上新房子鲁贤和宋小敏夫妇是阿弓镇官寨村人,两年前他们一家三代老少13人还居住在破旧老房子里,每到下雨堂屋因漏水成了“水瓜棚”。年4月,鲁贤夫妇以及两个孩子搬到织金县惠民街道,住进了平方米的新家。据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张晓梅介绍,安置点是由全县32个乡镇最偏僻最贫困村落的贫困户搬迁到此组建的,建有住房栋套,共户人搬迁入住。年入住以来,搬迁户们的生活不断地变化。易地搬迁后,贫困户住上了新房子。(央广网发通讯员花宣供图)新入住惠民街道的搬迁户来自不同的乡镇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惯、文化认知有着较大差异,全新的生活环境他们也会令他们有些不适应。为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在花都区帮扶工作组的指导下,惠民街道对幢楼房实行一对一管理,让搬迁户的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此外,花都区帮扶工作组还和惠民街道联手,共同组建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确保稳就业、能致富。一是创新就业扶贫机制,实行“1+1”“1+N”结对帮扶,把就业服务触角延伸到家政、保安、美容美发等领域,开发“10+N个一批”就业扶贫专岗个。二是培训就业一批,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群众”模式,定岗式、定向式、订单式开展蜡染刺绣、服装加工、厨师等就业技能培训51期人,实现就业人。三是定岗输出一批,用好广州花都区对口帮扶优势资源,打通广州等省内外市场,举办大型招聘会4期,对外推荐就业余人。为织金县人民送健康医疗扶贫作为对口帮扶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除了资金支持,还体现在诊疗技术的扶助。近年来,广州花都区不断地派送各类医护人员帮扶织金县,实现各个诊疗领域帮扶全覆盖。仅今年上半年,花都区卫健局共派送13名医疗专家到织金县。在把花都区先进的诊疗理念带到织金后,帮扶新开设的儿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目前运作良好,帮扶建设的骨外科提升了手术治疗专业水平。广州花都的医生为织金的儿童会诊。(央广网发通讯员花宣供图)医院儿科,医院的邹志浩医生正在给患儿诊治。邹医生说,医院原来没设儿科,去年初花都区指导筹建了新生儿科,并为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护理培训,受到了很多家属的好评。据了解,花都区派驻织金县的医疗专家队传授经验以及下乡义诊等方式,上半年共开展各项专业培训授课83场次,培训人次;下乡镇义诊32场次,义诊患者人次。疫情期间,花都区还充分利用“广州花都-织金”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远程医疗帮扶提供信息,真正实现远程会诊无缝对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21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