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村位于织金县以那镇西南面,距镇政府12公里,属于一类贫困村。全村辖8个村民组,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已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从年50.45%下降到目前的2.67%。

自年起,龙兴村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上下功夫,推动村各项工作向实向好发展。     加强村党组织建设。龙兴村结合村党支部情况,对年龄大不能胜任村支两委工作的两位同志及时更换并充实了村支两委工作队伍,切实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力,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加强基层阵地建设。按照“五统一”、“四化”要求,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领办、创办龙兴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领群众入社参与市场竞争,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加收益。   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紧盯“一达标”,通过产业带动、落实就业、社会保障、生态补偿等方式,确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线。   解决“两不愁”,整合各级帮扶力量,落实帮扶措施,实现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饮水达标。     落实“三保障”,通过危改三改、老旧房整治、易地扶贫搬迁等方式,解决基本住房保障;通过九年义务教育、教育资助、营养餐等方式解决基本教育保障;通过健康扶贫、家庭医生签约等方式解决基本医疗保障。

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延续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工作体系、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大力发展产业,建设宜居村寨,培育文明乡风,强化基层建设,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良好开局。   基础设施全改善。年以来,龙兴村实施硬化通村路1条7.5公里,实施“组组通”公路13.9公里,联通了全村8个村民组,实施连户路13公里,院坝硬化个平方,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农产品流通难的问题;在全村实施了农网改造,有效解决了群众用电难、用电弱问题;实现全村4G网络全覆盖;村主要交通要道和公共场所安装雪亮工程,提升群众治安满意度;建有1个村级广场,更好为群众提供活动娱乐场所。   产业发展全覆盖。结合龙兴村实际申报产业项目,年来申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资金共计.19万元,实施产业项目8个,覆盖贫困户户人,实现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按照产业调整“八要素”工作要求,采取“龙头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种植经果林亩,发展种植蔬菜亩,调减低效玉米种植亩。牛年存栏达头,猪年存栏头,家禽年存栏达0.6万羽。     就业技能全提升。组织贫困劳动力人员参加政府部门的就业、种养殖培训72人、宣传动员、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认真摸清全村贫困户劳动力、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情况,向贫困户落实了公益性岗位19人。

易地搬迁及危房改造全入住。对40户无安全住房的贫困户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现已全部搬迁入住并复垦复绿;自年来共实施危房改造70户,其中贫困户47户,已全部完工并搬迁入住。   教育医疗全落实。年龙兴村新建卫生室1所,已正常开展医疗服务。通过健康扶贫政策,落实三重医疗保障。全村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贫困农户签约医生%覆盖。通过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了贫困户因病看不起病和因病造成大额费用负担的问题。   通过协助教育部门对未脱贫和年后已脱贫的学前、义务寄宿生、高中、中职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帮扶干部宣传了已享受的教育扶贫政策。全村无辍学生,高中及中职以上应享受教育资助学生实现应助尽助。   征途漫漫,任重道远。据悉,龙兴村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以风雨如磐、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将龙兴村一步步描绘成更加美丽的时代画卷。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泽尔

编辑徐然

编审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