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特制的泥浆倒进罐子,高温烧制成各种形状的瓷器,再通过一道道工序后成为漂亮又实用的酒瓶、酒坛子、餐具……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织金经济开发区绮陌工业园区的织金双明九鼎陶瓷有限公司,一件件陶瓷产品正在人工和机器的配合下,实现从“泥土”到“宝贝”的蜕变。
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集酒瓶、酒盖生产和酒类外包装的企业,附加生产碗、盘子等生活餐具。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在通过动手实践培训第一批员工40余人。
织金双明九鼎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员正在调试机器。
占地平方米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各自岗位上抓生产,架子上摆放着各种精美的陶瓷产品。“如今贵州大力发展酱香型白酒产业,我们这行作为其配套产业,前景广阔。将来我们3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可以带动就业多人。”公司总经理周维班告诉记者,尽管产品尚未上市,已有来自贵阳、安顺等地的酒商前来考察,希望订购公司产品。
“陶瓷不但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品,更是千百年来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从产品的设计到烧制、加工都讲究经验技术。”从事陶瓷产品制作10余年的田恒伟,如今是九鼎陶瓷有限公司的技术指导。在他看来,这种“老工艺”必将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织金双明九鼎陶瓷有限公司内,工人正在加工陶瓷餐具。
距九鼎陶瓷有限公司不远处,占地亩的贵州聚金商贸物流园内车水马龙,现已入住商铺上百家。走进中通快递织金分拨中心大厅里,工人们正忙着把包裹搬运到智能扫描传输机上,机器会根据包裹上的信息扫码识别片区,减少了人工分拣的麻烦。“以前用人工分拣,不但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现在通过大数据智能识别,差错减少了,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中心负责人田德勇告诉记者,现在平均每天要从这里发出快递多件,分派到织金县各乡镇(街道)。
位于织金经济开发区的聚金商贸物流园一角。
如今的绮陌工业园区,已入住纺织轻工、手工业、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规模以上企业10余家,形成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面”。
在织金经济开发区的另一个工业园区——茶店工业园区,中国石化贵州能化PGA项目(中石化织金50万吨/年PGA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现场机械的轰鸣声、建筑工人工作产生的金属碰撞声,形成了大山里的“发展交响曲”。
中国石化贵州能化PGA项目施工现场。(周章龙摄)
PGA是聚乙醇酸的简称,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通过煤炭科技化深加工和分解,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生态环保的新型工业材料。中国石化贵州能化PGA项目是贵州与中国石化集团战略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总投资亿元。一期工程年产聚乙醇酸20万吨,预计年建成投产,届时产品年均销售收入可达31.5亿元,每年可实现税收约4亿元,带动就业人。
新国发2号文件指出,要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围绕把产业结构调优、制造能力调强、质量效益调高,织金全面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动煤炭资源转化利用,聚力建设新型能源化工基地,PGA项目正是极具代表性的“龙头”。
贵州织金经济开发区一角。
坚持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引领,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规划面积58.05平方公里的织金经济开发区正在加快建设煤炭工业、煤化工、磷与稀土化工、电力、建材、高新技术六大产业。目前已入驻企业4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在建项目11家。
围绕首位产业和潜力产业制定产业链图,织金经济开发区正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向开发区集聚。紧紧围绕聚乙醇酸(PGA)、精细磷化工、电厂等重点项目,打造煤基可降解塑料制品、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招引一批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项目,完善产业链条。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一个充满无限潜力的“经济长廊”,正在织金的山山水水间崛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汪瑞梁
编辑谢朝政
二审顾野灵
三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