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毕节市老年大学以各级老年大学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提升老年人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大力提高老年人增收致富本领和示范带动能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柏杨林街道老年学校,合唱团的歌声悠扬响起。这里是贵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单体安置点——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碧海阳光移民新城,居住着七星关多户2.9万余名搬迁群众。在街道老年学校,每天都有多名学员,学唱歌、学跳舞,也学新时代新市民需要的相关知识。学习结束,这些由老年学校培训出来的一百多名志愿者,还要分成无数个小组,走进和美社区、阳光社区和幸福社区,向邻居们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倡导文明行为。志愿者在对柏杨林街道阳光社区居民孟天林进行宣讲后,孟天林说,党的政策,志愿者们都讲得清清楚楚,把党的政策讲进了我们心里。
目前,毕节市共有所市、县、乡镇、村四级联网的老年学校,学员人。其中,在易地扶贫搬迁点创建老年学校就达31所,共有在校学员人,推进搬迁点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毕节市老年大学副校长李波告诉记者,就是让我们老年人着力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让他们从山里人到城里人有效的转变,让老年人有归宿感、有获得感、有幸福感。
在织金县茶店乡海马村,61岁的村民陈玉琴正和姐妹们进行蜡染、刺绣,虽然她也是蜡染高手、刺绣专家,但当这些民族精品变成商品,也需要进行一些规整、改动,所以她们到村里的老年学校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并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产中,一个月有一千元的收入,一年能挣一万多元。
结合市场需要,对蜡染、刺绣作品的长宽、颜色深浅等进行再培训后,织金县老年大学还给全县绣娘拉来万元订单,海马村接下了其中60万元的任务,所以海马村的绣娘们异常忙碌。
织金县老年大学校长黄英说,我们跑出去联系其他企业,根据他们的需求,把民族的加上现在时尚的元素结合起来,变成我们现在的时装、家居装饰、文化用品,还有床上用品等等一系列,让老年人老有所为。
截至目前,毕节市老年大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场,惠及老年人人次,促进创业就业增收多万元。
蔡林伦李华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