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今年以来,织金县人大常委会以“两前两增”工作模式,按照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的工作思路,把代表联络站建到产业基地上。

机构前置,建设代表履职的前沿阵地

如何将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代表履职、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是织金县人大常委会经常思考的问题。

针对站点运行效益低、代表履职不积极、服务群众不精准等问题,织金县人大常委会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履职作为,始终围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初心使命,精心指导,按照省人大关于规范代表联络站建设的要求,率先在马场镇建设玛瑙红樱桃产业代表联络站,增强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稳定性、针对性和互动性,打造了为民排忧解难的“幸福驿站”,保证“人民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截至目前,马场镇产业代表联络站的建设共投入资金10余万元,接待选民群众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6条,督办解决30个。

服务前移,迈出服务群众的坚实步伐

“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产业代表联络站的重要任务。在产业代表联络站里,再棘手的事情,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

在调解群众土地纠纷问题上,驻站毕节市人大代表王文江通过代表联络站,在收到群众诉求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帮助解决;在樱桃遭受到病虫害威胁时,驻站的农业专家及时到位,深入实地进行专业指导,及时解决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像这样的各级人大代表、产业专家积极投身到为群众答疑解惑、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的实践活动,在马场镇玛瑙红樱桃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每天都会“上演”。

联络站运行以来,累计服务群众余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0余个,专家实地培训种植技术10余场。人大代表、专家进站开展活动,真正迈出了服务群众的坚实步伐,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增效增收,实现产业振兴良好开局

三月赏花,四月品果。位于织金县马场镇中心村凹河万亩樱桃园,已初步形成集赏花打卡、樱桃采摘、周末游玩等农旅融合、“果”上添“花”新产业,实现旅游创收余万元。这些蜕变都离不开各级人大代表的担当作为。

代表联络站建到产业基地上,驻站人大代表、专家定期深入产业一线,发挥自身优势特长,在协调整合零散土地、探索以短养长模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打造旅游精品路线等方面群策群力,带领群众凝心抱团发展,实现了产业振兴的良好开局。

织金县马场镇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设,不仅让代表履职更加高效、联系群众更加便捷、进站活动更加常态、履职管理更加规范,而且还引领群众走出一条“以农兴旅、以旅强农、优势互补、产业互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供稿:织金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安阳

编辑:张茂

编校:吕跃

审核:杨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