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三江强制隔离戒毒所组织党员到息烽流长镇开展“重走长征路”体验教学。 邹科 摄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图为改造升级后的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广场俯瞰。 颜阳 摄息烽县人武部官兵到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 宋安慧 摄新闻提示整合县域红色文化资源、新建干部培训中心、提升教学现场体验……息烽县依托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全力推进“息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品质,塑造全县党性教育品牌。“争取到年,把‘息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打造成在全省甚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党性教育基地。”息烽县委党校副校长、息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副主任邱和万说,息烽建设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已向省委组织部、贵阳市委组织部申请备案,下一步计划将基地升级为“息烽干部学院”,力争纳入中组部干部党性教育备案目录。创建激活红色基因息烽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张露萍等七烈士陵园等。近年来,息烽县继承了红军长征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相继建成九庄红军烈士陵园、流长红军南渡乌江纪念碑、流长没量坑红军烈士殉难处纪念碑等纪念园地。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年10月11日,息烽县委下发文件,提出成立息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并对基地构成、职责、人员组成、班子搭建、内设机构等作了细化明确。“基地设立后,县有关部门将形成合力,擦亮息烽干部党性教育品牌,提升息烽干部党性教育影响力。”邱和万说,眼下,息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相关机制建立、申请报备、课程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正有序跟进。创新开辟党性教育模式息烽县大力整合县域红色文化资源,一体化推动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拓展创新“理论学习+现场教学+互动研讨+实践调研”党性教育新模式。根据《息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发展规划》,息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主要包括“一中心四基地”,即以县委党校为中心,以息烽集中营旧址、张露萍等七烈士陵园、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红军南渡乌江战斗遗址为主要现场教学点。在教育培训主题上,“四基地”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此外,息烽县还将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党建示范、传统文化等开发新的现场教学点,不断拓展教学内容。着眼息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的发展需要,息烽将加大“一中心四基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其中,将全新规划建设息烽干部培训中心。该中心预计投资1亿元,包括教学区、学员食宿区、文化活动区、停车场和附属设施。计划到年底,息烽干部培训中心项目建成后,将能满足人同时参训食宿。在提升教学现场体验感、参与度上下功夫,真正让党员在学、思、践、悟中接受党性教育。围绕“一中心四基地”,息烽将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丰富课程体系,提升红色教学吸引力、冲击力和感染力,将规划设计教学路线10条、开发现场教学点8个、制作专题讲座课件5个、拍摄舞台情景剧5个。收获学习体验增强年6月,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加快实施升级改造,构建起以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点评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特色教学模式,使党员干部学习体验显著增强。刚过去的年,特别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来自省内外的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走进息烽,在“红色熔炉”中锤炼党性修养。在息烽集中营旧址,观看实景剧《信仰的力量》,来自山东省商学院红色主题教育研修班的青年学员李楠感动得流泪,她说,“唯有不忘初心,坚定信仰,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走进仅有1.6米高、昏暗低沉的“感化室”体验,来自毕节市织金县的青年教师晏恒几度哽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当下,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沿着当年红军长征在鹿窝镇新民村留下的足迹,穿越江口渡、翻过梯子岩,鹿窝镇组织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该镇党政办工作人员牟霞心生感慨,“要守好初心、担起使命,将青春与血汗抛洒在这片土地上。”瞻仰张露萍等七烈士陵园,县应急管理局干部杨莹饱含热泪,“革命先烈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将始终鼓舞我们守初心、践使命,立足岗位做贡献。”年,仅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就承接全国各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班余批8万余人。大家普遍表示,到息烽开展干部党性教育,课程丰富、仪式感强、组织有序、教育效果好。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娅审核:罗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27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