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织金县紧盯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添动力、注活力、提实力、聚合力“四力齐发”,将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筑牢组织体系,增添乡村振兴源动力。聚焦党建引领,建强组织体系,点燃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增强发展动力。一是建强村级党组织。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提质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各领域各行业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水平;制定发放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要点等“五件套”套、《织金县党支部常规工作实务手册》余册到各基层党组织。年以来,全县共创建“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党支部”个,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74个,在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链和生产小组上建立党组织个,不断提升党组织覆盖率。二是健全易地扶贫搬安置点组织体系。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成立惠民街道,选优配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班子成员。配齐配强安置点下设的3个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同步组建妇联、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探索推行“五分类”(分类摸底“强基础”、分类讲习“转观念”、分类引导“促就业”、分类保障“惠民生”、分类管理“促和谐”)工作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三是推进劳务组织化建设。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员管理和服务体系,依托大数据管理,逐步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精准管理和服务,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统筹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县总工会等部门,以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为单位,结合实际,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依托劳务协作工作站、商会等机构和经济组织,成立临时党支部、团支部、工会组织和行业协会,以党建带团建、工建和妇建,充分发挥党员和劳务协作工作站及致富带头人的作用。目前,搭建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和组建县级劳务公司1个,派驻乡(镇、街道)劳务办事处32个,组建村级就业扶贫劳务合作社个,依托“毕节就业云”和全国就业创业远程视频示范系统平台统筹推荐就业岗位,搭建精准数据平台,不断提升全县劳务组织化水平。   建强干部队伍,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抓实攻坚队伍建设,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一是建强攻坚队伍。明确14名县级领导挂任脱贫任务较重的14个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第一书记,65名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乡(镇、街道)开展蹲点帮扶,58名县直部门优秀科级党员干部挂任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副书记;从县直部门抽派名优秀干部与名乡村组干部共同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蹲驻一线促脱贫”行动,建强攻坚队伍。二是充实攻坚力量。建立乡(镇、街道)和县直重点部门领导班子定期研判机制,通过巡回调研、定向调研等方式,形成常态化调研机制,对全县33个乡(镇、街道)的班子成员履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调整乡镇班子成员6名,真正把最会打硬仗、最能打胜仗的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三是配强农村“领头雁”。实行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调整“双签字”制度,采取乡(镇、街道)“边战边判”、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边查边判”、县挂牌督战分队“边督边判”的“三重研判”方式,结合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会议综合分析研判,对村“两委一队三个人”作用发挥情况逐一分析研判。年来,综合分析研判调整村支书28名、村主任13名,进一步促使农村基层干部作用发挥。   发展村级产业,提升乡村振兴硬实力。聚焦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采取“三个一”举措抓实村级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振兴硬核实力。一是谋好一个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构建种植业“”(发展50万亩皂角、30万亩南瓜蔬菜、10万亩药用银杏、10万亩竹荪及菌材等产业)和养殖业“”(牛30万头,羊30万只、生猪万头,家禽万只)的产业布局,指导全县个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确保户户发展有产业扶持。二是办好一批合作社。深入学习“塘约经验”,在抓好落实省委、市委“三个%”的基础上,按照%的乡(镇、街道)建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的要求,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引进和培育个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合作社全面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切实保障群众利益。目前,全县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个,集体经济积累达.12万元。三是做好一项技术服务。采取点面结合服务机制,从县、乡、村选派一批农技人才按照“1+1”结对服务模式与个村结成服务对子,提供“点上”基础性的技术服务;组建产业技术扶贫小分队,开展“面上”专业性的巡回指导服务,深入推进专家服务决战决胜脱贫工作。同时,结合全县产业发展实际,适时邀请省、市农技专家通过召开座谈会、参加现场会诊等方式,对全县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并提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指导服务。截止目前,共组织农技专家开展技术指导余次,解决南瓜、马铃薯等技术难题余个,培训群众余人。   强化人才保障,凝聚乡村振兴强合力。念好“选、育、用”三字经,做好人才队伍建设文章,凝聚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一是聚焦目标精准“引”才。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实际需要,聚焦“产业脱贫、教育脱贫、医疗脱贫”,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专项引才行动”,精准引进一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年,通过组织参加贵州人才博览会等多种引才方式,全县共引进38名教育、医疗、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年,拟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人,目前共有人报名,引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二是健全机制用心“育”才。深入实施“科技人才联乡帮村”“领创项目示范引领”“乡土人才扶贫带富”“情系织金人才回归”“圆梦小康专家行动”等五项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人才帮扶机制,开展互派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积极组织全县教育、医疗等领域人才学习广州花都区先进经验和技术,培育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能力。年以来,累计开展乡镇科技副职培训余人次,选派教育、医疗人才人到花都区挂职或跟岗学习。三是搭建平台活“用”人才。盘活本土人才资源,制定下发相关实施方案,将全县农技、教育、医技、文化旅游等人才全部纳入专家库,搭建各类人才与乡(镇、街道)、村、产业基地、群众的沟通交流和帮扶联系平台,实现人才服务精准覆盖。目前,已建立农业专家、教学名师、医技人才、文旅人才等专家库人,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杨飞编辑顾野灵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