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然而,凡是民族的,一定是世界的吗?

现实中,答案未必如此。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蜡染刺绣原本只是当地苗族同胞自产自用的一种传统手工艺。苗家儿女为生计走南闯北,常常到浙江和广东的工厂里求职务工。鲜有人能料想得到,有朝一日,祖辈传下来的手工艺会走出大山,被外面的市场所追捧和青睐。

“背着娃、画着花、养着家”,其实不是梦想。蜡染刺绣也可以叩开脱贫致富的大门,成为远近闻名的“指上芭蕾”。

“有‘广州力量’撑腰,绣娘很有底气。”织金县一位熟悉当地蜡染刺绣产业的干部如此感慨。近年来,在唯品会等诸多广州企业的影响下,织金的蜡染刺绣逐渐被市场认识。专业合作社和手工绣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年11月29日,织金苗绣正式通过YY互动直播平台开启“带货之旅”。织金人也从中重新认识传统手工艺的市场价值,频频进入大学、企业考察、学习和交流。从描绘、染色到加工成品,再到直播带货,苗家人逐渐掌握了让蜡染刺绣成为“商品”的方法。

如何让民族传统手工艺走向大市场?答案是重塑价值,并平衡好其中“变与不变”的关系。“在直播中,我要让粉丝先了解手工制作的过程。人们会发现,原来这种手工艺品不会因为将来变旧了而丧失它的价值。”苗族姑娘杨君告诉笔者,人们从了解手工制作过程入手,会认识到苗族手工艺的内涵和意义,并一步步理解其独特的价值。

而为了让更多的受众接纳,民族传统手工艺需要与丰富多样的产品形式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适度的改变不可避免。“改变有两种情况。一是纹样、图案改变,而制作工艺不改变。二是纹样、图案不改变,整体设计改变。”杨君坦言,苗族的传统手工艺走向市场之后,也显现出了自身的“缺点”。如果整件产品都采用苗绣来装饰,不但质地会比较硬实,不适合穿戴、使用,而且价格也会比较高,不利于广泛的推广营销。

在交流互鉴中学着打开自己,在市场磨合中激发大众的想象和共鸣,“民族的”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的”。如今,织金蜡染刺绣的定位已越来越清晰。单以价格来说,当地蜡染刺绣的配饰不会超过元,否则便会沦为小众产品,并制约绣娘持续获取订单。在与市场的接触中,开发传统手工艺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企业会把设计纹样交给苗家人,借助他们的蜡刀和纯植物染料进行加工;企业也会通过与苗家人的技术合作,把传统纹样嫁接到各种时尚产品中去。

在苗绣中,锦鸡纹寓示吉祥,水波纹寓示生财,鱼卵纹则寓示生生不息。历经两千年的传承发展,苗族的传统手工艺正在新消费的带动下,把传统文化中所饱含的美好祝福与期望,带给全世界的人们分享。现在,蜡染刺绣产业已带动织金县7千多人就业,产品覆盖了家居、服装、箱包等诸多领域。苗家人会自豪地告诉来访的客人,织金绣娘不仅登上了伦敦时装周的舞台,而且已经到世界各地去开展讲学和推广。穿越大山大海,织金苗绣正在经历着“浪漫的旅程”。其中所蕴含的脱贫致富密码,值得人们去思索和借鉴。

评论员走毕节

搬进柏杨林,“家门口”办大事

评论员走毕节

要给“造血式扶贫”算算经济账

评论员走毕节

“扶志”的人要有怎样的志气?

广州日报评论员杨博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苏韵桦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胡俊联系我们:lilunbu

gzdaily.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