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军,年12月18日,肩负着学校领导的殷切嘱托,怀揣着对扶贫工作的满腔热情,满心忐忑地踏上了来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官寨乡尖山村的路。光阴荏苒,三年的时间我先后从官寨乡尖山村、金龙乡大竹村、最后到金龙乡黄山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无数的酸甜苦辣构筑了这多个日日夜夜,让我深深感受到扶贫工作的不易,也体会到扶贫队员身上的责任与担当。
工作角色的转变是我开展扶贫工作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在此之前,我虽生长在农村,但由于学习和工作的原因,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呆在村上和村民打过交道,极其缺少农村工作经验。政策不了解、村情不熟悉、业务不精通,一道道难题如同紧箍咒,让我陷入困境。
绝不能被困难打倒,这是我的第一个信念。不懂政策怎么办?学。迅速整理扶贫政策资料,研究扶贫会议精神,将扶贫政策一点点从书上、从文件上、从电视上吸收进心里。不熟村情怎么办?走。主动入户走访,逐户摸排情况,掌握基本信息,将村情村貌从山川田野间融入脑海。业务不精通怎么办?问。向乡扶贫工作站相关人员咨询,将各种业务口径铭记于心,对群众的疑惑及时解答。 扶贫先扶智,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把“我要脱贫”作为强大的动力,让贫困户在借助外力的同时,还要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正确看待贫困,放弃“等靠要”消极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鼓励贫困群众主动学技能、找门路,用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 36岁的钟云维家里有6口人,以前为了生计一直奔赴外省务工,4个孩子在家由奶奶帮忙照顾,由于家庭人口多,负担重,收入只能维持生计。后来通过与其联系,多次沟通,向他讲述家乡正在大力发展产业,同时贫困户享受5万元的特惠贷政策,还能申报小微企业奖励,不仅能赚钱,还能照顾家庭,只要肯干、爱干,相信一定会有所成绩。10天过去,我接到钟云维的电话,说他已经来到家中,现在想通过国家“特惠贷”5万元的资金发展种养殖业。我便带着他在扶贫工作站、农村信用社搞申报材料,1个月之后特惠贷资金到了钟云维的账户上。后来,他充分借助在外面学到的经验,在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的帮助下,办起了养殖场,还获得了小微企业补助资金5万元,家庭经济收入稳步提升。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现在办起的养殖场收入可观,再也不用四处颠簸为了生计发愁了”。有人到他家讨养殖经验的时候,他总是骄傲地告诉大家,现在我手头宽裕不光荣,最重要的是要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才光荣。 摆脱贫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驻村工队员要从日常的入户走访开始,拉近与群众之间的关系,面对面耐心细致的宣传政策,不断激发贫困户干劲,因户因人施策,为贫困户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树立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催生他们寻求自我发展的动力,一起摘掉贫困帽子。 年,全村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全部实现脱贫,我的足迹遍布全村各个角落、对贫困户情况如数家珍,和所帮扶对象相处得亲如一家人。回头看看当初驻村工作时的迷茫、对各项惠农政策一头雾水、对基层的各种状况完全找不着北,面对种种困难屡次想到要打退堂鼓的我……这样的变化让我意识到自己得到了多么宝贵的成长。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驻村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今生最难忘的经历,也是我人生收获最大、汲取经验最丰富的时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泽尔
通讯员刘文富 整理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杨仪 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