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发亮,是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金凤街道化垮社区党支部书记。年,在军营锤炼了5年的我退伍回乡,回到家乡化垮社区。我记得那时的化垮社区很穷,没有产业。那时我便暗自发誓,要为化垮社区的乡亲们找到一条脱贫致富路。   发展,从修路开始。化垮社区白岩脚组出山的路有两公里不通,群众运进运出靠人背马驮,极不方便。路不通,谈何发展?那时我决心带领乡亲们把路打通。   修路,光靠一个人的力量不行,那时候很多人家都不同意修路。我便一家一户做思想工作,说服乡亲们拿出土地,出劳动力支持修路。有些地方需要用大型机械,需要资金,我就拿出了自己的退伍费开支。

经过两年奋战,白岩脚组出山的两公里路打通了。租赁机械,购买炸药,我总共花了6万多元。但我觉得这钱花得值。   路通了,正当着手发展产业时,我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艰难抉择:年,走出军营已经三年的我响应县武装部号召,代表织金县参加全市民兵军事三项比赛,勇夺全市第一。县武装部的领导对我说:“来武装部上班吧。”可我犹豫了,从前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机会啊。但想起了化垮社区的乡亲们,路才修通,产业没发展起来,我走了,他们怎么办?   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打通了县武装部领导的“我很想继续穿上绿军装。可三年前我退伍时发誓要带领乡亲们找到一条致富路,我还没有办到,军人不能言而无信。”就这样,我又回到了化垮社区。   发展产业,需要有人先行先试。成功了,大家一起干,失败了重新再来。这样可以避免乡亲们因为发展产业失败而遭受损失,让本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于是,我拿出剩下的退伍费,种植水果、养殖牛羊,为乡亲们发展产业探路。

年,乡亲们看到我为了带领大家找到致富路子,不断尝试发展产业,失败了也不气馁,亏本了从头再来,换届选举的时候,乡亲们纷纷投票,把我选为社区主任。     当上主任后,我越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干劲也更足了。结合化垮社区离织金县城只有8公里的交通区位优势,我从实践中总结出了以蔬菜为主的产业发展路子。

年,我接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后,决定通过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把居党员凝聚起来,形成合力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化垮社区产业发展更上层楼,昔日种植的包谷、洋芋变成了辣椒、花菜……乡亲们有的跟着种、有的在基地务工,收入越来越高。

今年春天,我又带领化垮社区一班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春种,在带队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的同时,逐户动员群众以元/亩的单价把土地量化成资金入股合作社,共发动余户入股土地余亩。并通过与百味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意向合作恰谈,达成按1元/斤和1.6元/斤的保底价格分别收购二荆条辣椒、鼎盛52号朝天椒的协议,种苗和技术服务指导由公司提供,解决了群众发展的后顾之忧。   如今,对于化垮社区发展,我又有了新打算,那就是结合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谋划发展乡村旅游。我们专门建起了化垮社区发展群,把化垮在外的挣了钱的年轻人拉进来,一起谋划化垮发展。我坚信,只要我们不一起努力,化垮发展就会越来越好。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泽尔整理

编辑李贝多

编审杨仪肖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