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27日电(徐冰洁杨婷婷王韵)杜鹃花似海,穹山留异香。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花海,到蜚声海内外的“地球彩带”,如今的贵州百里杜鹃,已然成为毕节乃至贵州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这是毕节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毕节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形地貌、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清凉的气候条件,逐步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已成为毕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曾几何时,“乌蒙腹地风光好,养在深山人不识”一度成为毕节旅游的尴尬定位。

随着交通环境的逐步改善,“高速时代”“航空时代”“高铁时代”相继到来,为毕节旅游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

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毕节市委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花海毕节旅游强市的工作方案》《毕节市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工作方案》;编制了《毕节市“十四五”文化广电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乌江源百里画廊文旅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通过党委、政府政策支撑,充分激活市场主体的“一池春水”,全市旅游实体“强”起来了,旅游业态“旺”起来了,让旅游体验“爽”起来了,让旅游资源“活”起来了。据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测算,年全年,全市接待游客达1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以上。

近年来,毕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激活一方经济、富动一方百姓的朝阳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并将旅游业作为全市新兴支柱产业来培育,围绕“两大提升”总体目标和“四大行动”工作任务,进一步深化丰富旅游业态、激发旅游投融资活力、优化产业发展组织经营方式,促进多产业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通过“外引内培”,聚焦补齐旅游发展短板,在景区建设、服务提升、旅游商品开发、业态融合发展、项目盘活等方面开展招商引资。全市有各类旅游市场主体1.55万家,其中规上旅游市场主体家,旅游商品企业家,旅行社(分社、营业网点)家,旅游客运车队12家,各类旅游客房8.6万间、床位13.4万张。

实施旅游业态升级行动。建立全市旅游产业化项目库,谋划一批旅游产业化项目,储备年全市旅游产业化项目个,总投资亿元。把“旅游+”“+旅游”融合发展作为景区景点、旅游服务场所提质的重要内容。

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抓牢抓实旅游领域高风险项目整治工作,推进新仁至化屋景区、化作至九洞天等旅游公路建设,持续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育,着力在市县国有旅游公司、重点旅游景区引进一批会策划、懂经营、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旅游人才,夯实导游(讲解员)队伍建设,加强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实施闲置低效项目盘活攻坚行动。对全市16个闲置低效旅游项目进行分类处理,已指导各县(市、区)按“一项一策”要求,逐个制定了项目盘活提升方案,着力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扩大总量,激发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同时,利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旅游基金、地方政府专项债、服务业创新提升工程项目专项资金等方面重点向闲置低效项目倾斜,助力加快盘活进度。

有“颜值”就要敢于秀出来。年,市相关职能部门先后实施高铁列车冠名行动,利用好“炎炎夏日哪里去·花海毕节好避暑”避暑宣传推介品牌,走出去开展产业招商暨避暑旅游宣传推介。利用传统媒体、社交媒体、新媒体共同发力,开展全方位营销,举办百里杜鹃花季、韭菜花季、“抖动花海·跃动毕节”抖音直播学院活动,在广州地铁投放沉浸式品牌宣传,高频次的联动宣传,持续提升“花海毕节”品牌影响力。

年,毕节将继续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生态、气候等资源优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以“花、洞、湖、镇”为主打的拳头产品,切实推动化屋景区旅游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培育以织金洞、百里杜鹃、乌江源百里画廊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旅游景区,不断夯实“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旅游品牌。(完)

来源:中新网贵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