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织金县白泥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对毕节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围绕“四新”主目标、“四化”主抓手,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形式,聚焦粮食安全和群众增收致富,大力发展小麦、高粱等粮食作物,同时聚焦“短平快”持续增收,大力发展皂角套种烤烟、辣椒等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时下,正值初夏时节,走进白泥镇联合村,田野里一片金黄的小麦,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风拂过,麦浪滚滚,沉甸甸的麦穗闪烁着金光,十分耀眼。麦田地里,村民们洋溢着收获的笑容,忙碌着收割小麦。
“我们村从来都有种植小麦的习惯,去年在村合作社的带领下,大家拿出自家土地入股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来统一种植、规范管理,今年的小麦比以往就是大丰收。这不仅让她们家增加收入,还解决了就近就业问题并方便照顾家里老小。”联合村村民伍国芬笑着告诉记者。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大多不能出门打工,照顾家里和招呼小娃读书是我们的主业。现在,政府来牵头种麦子,我们在上面务工,一天收入块钱,达到赚钱养家两不误,想起来实在令人高兴。”伍国芬对目前的状况很满意。
据悉,联合村地处夹山河谷地带、地势低洼,气候宜人,适合种植小麦,以往这里的村民都有种植小麦的习惯,但是大多都是散小弱,形不成规模、效益不高。今年年初,村党支部在镇党委领办的合作总社带领下,通过“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把群众散小、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由合作社统一投入、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的方式来进行种植的,全村今年共种植了亩,覆盖带动了该村户农户,目前正值小麦成熟采收期,他每天带领群众加班加点进行采收。
“现在正是采收季节,天气好又好,大家加班加点的把这个小麦尽量的收回来,晒干之后交给总社现金回收。我初略算了个账,一亩地像这个产量大约在斤左右,总社收3块钱一斤,那就(每亩)管块钱,农户土地入股,劳力入股,分下来这样近一亩他就有块钱的纯收入。”白泥镇联合村党支部副支书叶正奎介绍。
为了确保这些小麦采收后,能够进行本地原材料加工,白泥镇通过镇合作总社与当地面条加工厂合作,一方面把各村合作社种植的小麦进行集中采收、加工,另一方面由加工厂自行进行机械化采收、加工,极大保障了本地小麦的采收效益和实现原材料、纯天然的小麦加工面条,保障了面条的品质、品牌。
“我是当地的石磨面条加工厂负责人,我一直是做面条。目前为了节约成本,我购买先进设备。又提高生产力,又节约成本,现在已经能够自产自销。下一步我将加强与各合作社合作,然后把企业做大做强,把白泥面条品牌做响。”白泥镇水营村龙井石磨面条加工厂负责人陈育江很有信心。
据了解,采收完这些小麦后,当地紧接着组织群众进行整地,种植高粱、蔬菜等作物。
“我们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立足小麦种植,走精准路线,着力打造提升白泥面条这一品牌,目前全镇种植小麦余亩,规划种植高粱余亩。”党委副书记、白泥镇镇长张鸿介绍。
除了发展小麦种植外,白泥镇因地制宜,在地势较高、光照较好的山地、坡地种植烤烟、辣椒等产业,目前真正烤烟、辣椒补植补种期,群众也忙碌在山间地块补植补种。
“我们上面务工,一个月能有一千五六百块钱的工资收入,一年算下来就是七八千块钱,虽然不多,对我们六七十岁老人来说算不错。”白泥镇大坝村村民李代婵很高兴地说。
白泥镇地处织金西南部,与安顺市普定县、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部分乡镇接壤,具有“毕节最南端之镇”之称。近年来,白泥镇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充分利用这里的区位、气候、资源等等优势,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大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大党委领办合作总社方式,倡导“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皂角套种折耳根、辣椒、魔芋、南瓜、烤烟等林下经济,以白泥面条品牌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小麦、高粱等粮食作物,为粮食安全和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一份保障,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白泥镇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县委的工作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我们以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为抓手,坚定不移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的优势,调优做强特色产业。下一步,我们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引领作用,促进本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群众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推动特色产业就地转化增值,不断来壮大我们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的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张鸿说。
卢林绘蔡莎
编审陈 翎
编辑陈玉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