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活着,就是让别人开心快乐!”这是56岁的余桂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人生“座右铭”,也是她用无数个实际行动诠释着的“人生价值”,所以她常说,她很幸福。通情达理、热情洋溢、有求必应……提起余桂兰,身边的同事、亲人和朋友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到一个共同的关键词——乐于助人。   余桂兰一直是一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经历记录上,她的身上,始终流动着一股“别人快乐,我就快乐”的正能量。从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到年到织金县委党校,成为一名正能量的“传播者”,再到年,在已快到退休年龄之际,仍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战场,自愿报名申请成为万名干部下基层的一员,每一个时段都能照见属于余桂兰助人为乐的“快乐记忆”。   刚从大学毕业,前后在黔南州独山县下司农中和职业高中任教的她,不仅将课本知识教授给学生,还以自己的言行举止,诠释和传递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真谛。在学校里,余桂兰十分关心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   于是,班里的贫困学生成了她主要的   帮助他人,点亮他人,渐渐地成了余桂兰的一个日常行为,她通过自己的一双手来帮助他人,实现了人生“真善美”的光亮分享与能量传递。帮助年轻老师梳理教案、帮助同事调研课题、谦虚友好与同事相处……在织金县委党校从教的时光里,“帮助他人”一直都在余桂兰的身上延续。   年,正逢余桂兰退休之际,她的一个选择,让“乐于助人”这四个字,在她的身上闪闪发着光——延缓退休时间,主动请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战场。   为什么?面对许多同事家人的疑惑,余桂兰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到,“我还不老,我还干得动。”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背后,却是她又一次为他人着想的默默付出。   当时,织金县委党校下发选举安排驻村轮战干部的通知时,余桂兰所在的办公室必须推选出一位老师,这时,她第一时间看看了身边的两位同事,一个年轻老师正怀孕在身,另一名老师家的孩子才有几个月大,于是她主动考虑其他两位同事的实际情况,没有片刻犹豫,也没有半点退缩,在来不及与丈夫和儿子商量的情况下,就主动填写了驻村信息表,说了一句,“我去吧!”就这样,本可正常退休,回家享受晚年生活的余桂兰,在面对选择时,首先考虑他人的利益,优先为他人着想,舍己为人,不求回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折射出了助人为乐的温暖光芒。   年9月底,余桂兰带上简单的背包行囊出发了,来到织金县白泥镇倮木村烂坝组,开始了她的驻村生活,她说,自己的行为能帮助到别人,她很快乐。   刚到白泥镇倮木村烂坝组时,由于多年都是在县城从事教育工作,对基层工作一点经验也没有的余桂兰一筹莫展,不晓得如何开展农村工作。但是,她在心里默默鼓励自己:“你把他人放在心上,他人就把你装在心里”。于是,余桂兰决定,先跟村民们成为朋友开始。   她静下心来,开始与不同的村民们打交道,白天和农户下田、上坡干农活,给有需要帮忙的农户打谷子、剥玉米;晚上埋头钻研脱贫攻坚相关业务知识,用一本本工作手册,详细记录了每户贫困户人口信息、收入和脱贫需求等情况,帮助贫困户解决难题。   哪里有需要,几乎哪里都能看到余桂兰的身影。帮忙村民办理缴纳医疗保险、帮助村民家打扫卫生、自费为贫困户购买鞋架、为贫困群众送去新扫把和新衣服……一点一滴,一家一户,余桂兰以身作则,不计回报帮助村民,真情实意为群众服务。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余桂兰的驻村工作因为有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开展得很顺利,她对于所包保的白泥镇倮木村烂坝组农户情况烂熟于心。因为她的无私帮助和真情付出,村里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头发花白的老人,都和她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甚至是“家人”。从村头走到村尾,村里的小孩子见到余桂兰都会礼貌地喊一声“余老师好”,村里的父老乡亲们还会热情地邀请她到家里吃饭,一幕幕温暖的画面,也成了余桂兰驻村最大的收获。   如今,白泥镇倮木村烂坝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当看到村里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村民们站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灿烂的笑脸,余桂兰都为自己的这一次驻村选择感到无比地欣慰和自豪。她说,她将继续和烂坝组的群众们站在一起,披星戴月,快乐地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   帮助他人,传递幸福。余桂兰用真心、真情、真爱温暖了群众的心田,赢得了群众信赖。   她时刻惦记着村里群众的冷暖,始终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一心为民、帮助他人的行动中,把所有的能量都投入到让他人快乐的实践里,她这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情怀已超出了亲情、乡情界限,融入了她一生。   在余桂兰的身上,助人为乐,就是对别人常怀一种情,心之念之,就是对“幸福”这两个字写下的最美注脚。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屠琪编辑顾野灵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