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织金县围绕食用菌种植做文章,因地制宜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想方设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在围绕“四新”抓“四化”的新征程中唱活了一台食用菌产业“大戏”。
初冬时节,织金县猫场镇龙潭村木耳种植基地正忙着采收,丰润亮泽的木耳挂在整齐排列的菌棒之上,也挂满了村民丰收的喜悦。
“我们这个基地总共有亩,现在已经下地的菌棒大概48万棒,现在是收木耳的时间了,我们每天都要工人30至40个人,他们的工资一天有80到元左右。”织金县猫场镇木耳种植基地负责人路海森说。
龙潭村许多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这片木耳种植基地让留在家里的老弱妇孺在家门口就找到了挣钱的路子,既不费心,也不劳神。
“现在来采摘木耳是10块钱一个小时,一天能做七、八十块钱,比去打工要好一点。”猫场镇龙潭村村民何敏说。
“只要人不懒干点活,一年倒是比一年好一点。”龙潭村村民童大琴说。
龙潭村的木耳种植,夏季可以采8到9次,冬季可以采4到5次,种植程序简单,产出效益实在,每年种植、管护、采收能为村民带来不少务工收入。
和猫场镇不同,织金县三塘镇利用林木资源,搞起了林下食用菌种植,一个个大棚里勃勃生长的平菇,成为了产业振兴的“生力军”。
“这个大棚一共修建了多个,这个反光布的作用是,高温的时候可以把握大棚里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8度,冬天的时候,这个反光布用于保暖,一年四季都可以种。”织金县织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周先有说。
川硐村村民彭友群守着林子生活了几十年,做梦都没想到这片树林会变成自己工作挣钱的好地方。
“我们第一摆菌棒,第二打水,现在菌子都长这么好了,还学得点技术,一天又还赚一百块钱。”彭友群说。
三塘镇的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采取党组织引领“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方式,村民以每亩元入股,每天能够为80到个劳动力解决就业,既能拿分红,也能挣工资,还能学技术,妥妥地稳赚不赔。
“学好技术之后就由我们合作社给他们担保菌棒,拿去家里空闲的房子和房前屋后进行养菌。就是说,现在他们不出一分钱,就可以把菌棒拿回家去,等菌子采摘之后,如果一个菌棒达不到5元的收入,由贵州织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直接补足5元,所以他们说不会折本的。”三塘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罗红介绍。
近年来,织金县充分发挥特有的森林资源及蔬菜大棚,大力推广林菌、菜菌等高效生产模式。全县共完成林菌种植亩,其中竹荪亩,大球盖菇、木耳、平菇等其他食用菌亩,建设林下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86个,种植面积达亩。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我县特有的丰富森林资源及蔬菜大棚,大力推广‘借袋还菇、劳务入股、建棚返租’等灵活多样的合作种植模式,按照‘强龙头、强基地、带农户、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切实抓好农户参与种植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强化富民效益,建立完善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产业。”织金县农业农村局、食用菌专班工作员高乙介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