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位于省的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乌蒙山腹地,总面积2.69万平方公里。辖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8个县(区、自治县)和百里杜鹃管理区、金海湖新区2个正县级管委会,个乡(镇、街道),个村(居),居住着汉、彝、苗、回等46个民族。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万人,户籍人口.76万人。
01、历史文化悠久
秦时为蜀郡属地,汉为益州所辖,晋属益州、朱提郡,唐代置牂牁、乌撒部,宋代置罗氏鬼国辖乌撒部、毗那部,元代、明代分属水西宣慰司等部,清置大定府(州),解放后设毕节专员公署,年更名为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年底撤地设市。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毕节市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召开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年2月,红二、六军团在毕节创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夏曦、钱壮飞、吴正卿等中共要人和许多红军战士血洒毕节、长眠于此,五千多名热血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02、民族风情浓郁
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节、白族山歌节等民俗活动别具一格,苗族蜡染、彝族剪纸等民族工艺古朴典雅。多个民俗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古剧《撮泰吉》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彝族舞蹈《铃铛舞》保持着完好的原生状态,苗族舞蹈《滚山珠》荣获多项世界级民族民间舞蹈奖项。
03、能源资源富集
气候凉爽怡人,年平均气温13.4℃,夏季平均气温22℃,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然大空调”;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61种,具有资源储量42种,具有开采价值25种,其中磷、硫铁矿、重稀土、黏土储量居贵州之首,煤炭储量亿吨、占贵州的51%,有“西南煤海”之誉;水能资源富足,年平均降水量─毫米之间,地表水资源总量.87亿立方米,市内河流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总流量.2亿立方米;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旅游资源单体个,目前已开发的有国家5A级景区百里杜鹃、4A级景区织金洞、4A级景区韭菜坪等。享有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竹荪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等美誉。
04、区位优势明显
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杭瑞、厦蓉等高速公路和成贵、隆黄等铁路贯穿境内。截至年12月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铁路通车里程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公里)。毕节飞雄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23个城市航线。2小时可融入成渝、滇中、黔中经济圈,是珠三角连接西南地区、长三角连接东盟地区的重要通道。
05、民生不断改善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学前三年毛入园(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89.07%、92.18%、90.23%、45.5%。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年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23万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达6.34张。社会保障网底加快织牢,留守(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关爱救助体系初步建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预计达到56.13%,各县(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值为98.7%以上。
06、经济前景可期
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亿元,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0.8%。
磅礴乌蒙山,活力七星关
七星关区是贵州省毕节市辖区,毕节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运输物流中心,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西南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商贸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新型工业、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基地。位于贵州西北部,地处北纬27度03分至27度46分,西接云南,北毗四川。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米,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年11月撤县级市设区,辖8个乡、24个镇、11个街道,个行政村(个社区、个村委会),居住着汉、彝、苗、回等23个民族,全区总人口万人。
01、历史文化厚重
七星关是与娄山关、胜景关并称贵州三大名关的历史名关,汉为平夷郡治,东晋为平蛮郡治,唐、宋属禄洲治所,元代建驿,明代设卫清康熙二十六年建县。有“路氏翰林山庄”、青场老鸦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七星关古遗址等历史遗迹遗址。
02、红色文化内涵丰富
七星关有“三省红都”之称,贵州省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在七星关成立,有“鸡鸣三省”会议会址、中华苏维埃川滇黔革命委员会遗址、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夏曦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文化基地。
03、特质资源富集
七星关有硫、铁、煤、锌、大理石、硅砂等2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地质储量达42.55亿吨,硫磺矿储量达8.41亿吨,黏土储量达万吨以上。有中药材杜仲、天麻、半夏等余种。
04、自然人文景观
七星关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被誉为“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境内有拱拢坪国家级森林公园、小河风景区等景区,有彝族村寨三官寨、大南山苗寨、大屯土司庄园等少数民族景点。
05、产业欣欣向荣
七星关产业欣欣向荣。工业转型升级,经济开发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服装纺织、光电电子、新型环保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年3月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年被评为全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农业提质增效,已建成4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成功培育10家省级、39家市级龙头企业,完成“三品一标”认证58个,毕节白萝卜和毕节白蒜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中国古茶树之乡”称号。
06、七星关区经济概况
年,七星关区地区生产总值.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79.83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12.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9%,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年,七星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0.8%,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