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杨婧)“当前,苗族蜡染刺绣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从政府统筹、人才支撑、市场营销等方面突破瓶颈,真正实现传统和时尚互动、文化和产业交融,让指尖技艺成为指尖经济,从而助力乡村振兴。”1月13日,贵州省人大代表、贵州巧姐民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杨美介绍,贵州毕节苗族蜡染刺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织金县为代表的蜡染、刺绣已分别列入国家级、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刺绣用针线、蜡染用蜡刀,无论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草虫鱼,既可以通过飞针走线呈现,也可以通过刻画染色之后除蜡留下。这种高招的技艺、绝美的绣品让人叹为观止,被誉为“世界上最精细的蜡染”。
贵州省人大代表杨美
“目前,毕节市有苗族蜡染刺绣企业46家、合作社63个、家庭作坊个,但从业人员不足人,且年轻人从事这个行当的少之又少,而上了年纪的老人视力下降又不能飞针走线。”杨美表示,深切地感受到该产业不但离“发扬光大”差距甚远,而且还有“衰败”的风险。
对此,她结合实际情况,在今年的贵州省两会上,带来了一份关于《发展毕节苗族蜡染刺绣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由于苗族蜡染刺绣产业经营主体弱、小、散,市场难以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她建议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组织动员、联络协调等方面发挥作用,鼓励、支持、引导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同时,建议要充分挖掘不同地域、不同服饰的原始手工艺,把平绣、挑花、堆绣、锁绣等苗绣手工绣法传承好,申请产品地理标识,切实加以保护。要在保留原生态韵味的基础上,强化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需求有机结合,引导苗绣企业及民族手工从业人员自主研发或与手工研发设计创意机构合作,开发设计具有文化品位、技术含量和市场需求的传统手工艺时尚精品。
建议构建“大企业+合作社+家庭群”的组织体系。产业发展需要龙头企业带动,龙头企业的运营需要合作社补链,群众发展需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提供平台。
她还建议,针对苗族蜡染刺绣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实际,通过政策引导、教育培训等方式,实施“三大行动计划”,优化人员结构,确保有人做事。一是实施“绣娘”低龄计划,把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引回来,加快催生一批职业化的产业队伍,真正将苗绣产业发扬光大。二是实施“大师”倍增计划,非遗大师、蜡染刺绣传承人越多,产业的兴旺就越有保障,要对获得此类称号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待遇”,从而实现“大师”倍增。三是实施“能人”双育计划,以时尚需求和传统文化技艺相结合为指向,制定懂时尚设计的人学习传统蜡染刺绣、懂蜡染刺绣的人学习时尚文化知识的行动计划,特别是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以短期课程培训的方式,推动能人双向培育。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彭奇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