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非遗+”模式激发文化扶贫新活力

近年来,织金县已成功申报文琴戏、傩戏、布依族民歌,苗族蜡染刺绣、喊歌、跳花节、三眼箫、射弩,水八碗、荞凉粉、宫保鸡丁、石雕、砂陶制作技艺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非遗+”文化扶贫模式,共带动全县户人脱贫增收。

一是“非遗+教学”。联合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织金中等职业学校、织金源俊餐饮公司、织金班门石雕工艺厂、织金东升砂锅厂等单位,大力开展非遗手工类技能培训,设置非遗保护法规政策、织金传统文化特征、技艺基础、技艺实操等课程,提高学员技术水平和认知水平,将非遗手工技艺融入学员职业生涯,弘扬织金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手工技艺助推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手工艺非遗传承人培训班40期,培训贫困劳动力人次,其中余人走上厨师、石雕师、砂陶师等岗位,实现稳定就业。

二是“非遗+电商”。积极与唯品会、阿里巴巴、淘宝等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提升织金蜡染刺绣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拓展省外、海外市场。通过网络营销,不断拓宽织金蜡染刺绣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群众脱贫增收。目前,唯品会与织金县签订了万元生产订单,为名绣娘提供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人,有效带动贫困群众人脱贫。织金蔡群苗族蜡染有限公司和杨晓珍巧姐民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产品已经远销日本、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及国内大中城市,年产值达多万元。

三是“非遗+旅游”。在织金洞景区开设非遗商品专铺,售卖织金砂锅、石雕、蜡染刺绣等非遗商品;在织金古城构造全长米的“砂陶美食街”,打算将砂陶、荞凉粉、宫保鸡丁等非遗文化融入其中,既演示制作过程,又为游客奉上美食;在营上村营上古寨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并植入苗族喊歌、跳花元素;在其他景区景点将非遗文化或融入吃、或融入玩、或融入织金故事,让非遗文化与美丽景色融为一体。

供稿:织金县委改革办

来源:《贵州改革工作动态》第85期

微编:代芹涟

“贵州改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