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春府白青茂
竹荪以其清香、绿色和营养保保健健等等特特性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而贵贵州州省省织织金县,则把竹荪种出了名堂。这里里出出产产的的竹荪不仅荣获国内外多项大奖,产产品品远远销销沿海城市以及东南亚国家,上乘的的竹竹荪荪品品质、创新的种植方法更是让织金县县赢赢得得了了“中国竹荪之乡”的美誉。
广受欢迎的“白裙仙子”走进织金县茶店乡33hm2竹荪裂变扶扶贫贫示示范范基地,一个个条形的棕色茅草大棚连片延伸伸,,场场面面十分壮观。进入棚内,工人们正低头忙碌,,平平整整土土地、摆放木材、安置菌种、覆盖泥土、铺盖松松针针…………每一道种植工序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呈现现出出一一片片繁忙景象。
到了5月和6月份,竹荪种植大棚内又是是另另外外一一番景象。一个个呈圆形的菌球掩映在泥土表层的松针里,浅红娇嫩地含羞微笑——当地人习惯称之为“竹蛋”。随后,一朵朵白色的竹荪破壳而出,头戴“墨绿帽”,身披“洁白裙”,脚蹬“浅红靴”,如同体姿优美的仙子般翩翩起舞。
资料显示,织金竹荪集众多荣誉于一身:“年第五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泰国曼谷“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展览会”金奖,“成都全国星火精品”金奖,“年全国第五届食用菌大会”优质产品奖,年“织金竹荪”获有机认证,“中国(长沙)国际食用菌博览会”金奖、优质农产品奖,年“织金竹荪”高产栽培技术获贵州省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同年“织金竹荪”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年获毕节市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这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来源于织金县竹荪种植者们多年不懈的探索与努力。
早在20世纪80年代,织金群众就已经开始摸索组织分离和驯化,并试着在室内种植竹荪,但传统种植的低产量一度造成市场的供不应求。“市价最高时,每kg竹荪售价达元。”织金王氏竹荪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敬明说道,他清楚记得,价格最高时,50g竹荪就可换取1g黄金。
后来,河南、福建、四川等地其他竹荪品种不断涌现,加上一些不法商贩和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以次充好,造成织金竹荪价格一度下跌,单价从上千元跌到不足百元。在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织金竹荪重振旗鼓,目前在种植上已基本覆盖全县,面积达hm2,每年从事竹荪种植的农户约户,从事竹荪加工、营销的企业人员达多人,织金县内的特色农产品销售企业有“平远州”“王氏竹荪”等10余家。
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没有竹荪传统种植的沟垄纵横,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种植架整齐摆放于水泥地面,架上分三层种植,每一层的竹蛋都在松针的半遮半掩间含苞待放。置身于织金县利农竹荪开发有限公司,有如陈列馆般的种植模式让人大开眼界。
“这是在织金红托竹荪栽培拓展示范种植基地学来的立体种植模式。”公司负责人刘德勇说。刘德勇所说的示范基地,所属织金县年底引进贵州织金西南联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贵州省竹荪产业园(织金)”,其探索创新的立体栽培模式可实现无限循环栽种,不仅有效利用大棚空间,还克服了传统竹荪种植的土壤连作病害,增加了竹荪产量。“立体栽培产量是传统种植的3倍。”贵州织金西南联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钰说。
为了踏上“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红托竹荪栽培拓展示范种植基地将目光锁定在速生林的培育上。
“速生林具有材质硬、成材快等优势,砍伐后能发芽再生,没有毁林的后顾之忧,既能绿化基地,又能满足竹荪栽培及菌种生产的木材需求,从而达到护林保一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孙钰说,基地的速生林以桤木、意杨、中华红杨等品种为主,目前已发展到2.7hm2。
织金县农牧局产业办负责人李启华说,由县农业局牵头,织金县红托竹荪研究所、织金县竹荪协会共同实施“以草代木栽培竹荪”课题的实验和攻关取得了成功,此项技术将使竹荪种植成本下降20%以上,而且对于保护生态将是一大突破。
创新种植经营模式实现互惠共赢家住织金县绮陌街道的段胜君是一名资深接种工,每天固定的上班地点是平桥村竹荪菌种基地。“收入计件,多劳多得,每天都会忙到晚上七八点钟,一天能接种上千瓶,每月收入能达到元左右。”段胜君说道。
基地老板段佳芬介绍说,自己从事菌种培育已有20多年,产品畅销省内各地及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年销量达上百万瓶,年收入能达到上百万元。
“每天干下来每人有元左右的工资,算下来真实惠啊!”55岁的茶店乡群丰村村民张青德说,自从织金县茶店乡33hm2竹荪裂变扶贫示范基地成立以来,他们夫妻俩都在里面打工,改变了长期外出务工的状况,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据基地负责人雷恩雄介绍,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建设规模33hm2,配套开展竹荪病虫害防治、竹荪脱硫烘烤技术研究。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0余万元,建成大棚余个,完成种植30hm2。项目建成后,以农村产权“确权、赋权、易权”三权为抓手,把群众联合起来,探索创新“合作社+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贫困户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实现互惠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土地入股增收,1hm2土地两年可实现净收益元;二是“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用村集体经济50万入股合作社,1年分红3万元;三是提供就业增收,采收期平均每天最少可容纳人务工,月务工收入达45万元,按照两年累计8个月采收期计算,可带动余人脱贫;四是引导已掌握种植技术的贫困户利用其“特惠贷”资金发展竹荪种植,贫困户用自己的土地种植1hm2竹荪成本可减少土地流转费元。5万元“特惠贷”资金可发展0.27hm2竹荪,两年的时间则可以实现元收入,偿还5万元“特惠贷”资金后,净收益为元。”茶店乡党委书记李华说,种植竹荪效益是种植玉米的20倍以上,是一个带动群众致富的好项目。
织金县分管农业副县长陈致靖说,到年,织金县将完成hm2竹荪种植,加工销售竹荪干品t,创产值25亿元以上。
来源:《植物医生》期刊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