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周发明,今年67岁,原来家住织金县黑土镇梭刚村。我有7个子女,大的已经40多岁了,小的只有18岁还在读书。就在4年前,我还过着无以为家的生活,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整日都在为孩子的学费,家庭的生活费而发愁。周发明老人正在加工服装20多年前,为了生计,我拖家带口来到浙江打工。那时候孩子还小,妻子又是残疾人,一家人所有的开销就落在了我一个人的头上。一个人挣钱,一家人吃饭,我时常感叹,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     这20几年,我辗转了好几个省市,换了很多家工厂,在外人看来我肯定攒下了不少钱,但可悲的是一分钱都没剩下。妻子的医药费、孩子的学费、家庭的生活费让我兜里始终干干净净,甚至还时常欠下债务。惠民街道服装加工厂内,工人正在工作。4年前,因为年纪大了,已经没有工厂愿意要我。迫不得已,我只得带着老小回到了梭刚村,靠着一亩三分地维系生活。因为外出时间太长了,家里的房子早就不复存在,我们又没有积蓄,只得临时搭建了一个棚屋,勉强度日。   生活总是在人绝望时又给人希望。年一个午后,我正在地里种庄稼,村干部找到我说:“老周,你可以搬到城里去了,国家给你分了两套房。”     听到这个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甚至认为村干部是给我开玩笑,拿我“开刷”。但我看到他认真的表情。我想,这次天上也许真的掉馅饼了。惠民街道服装加工厂内,工人正在工作。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和老伴搬到了织金县惠民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门那一刻,沙发、茶几、餐桌、床一应俱全,我真的十分感动,眼泪都在眼眶打转。   为什么呢?因为在老家,我们唯一的家具就是一个二手的写字台。哪里想到,这辈子有一天能住上宽敞明亮的套房。   随着搬进安置点,又一个难题摆在了我面前:在乡下好歹可以种地,至少吃饭问题能解决,但在城市里什么都需要钱,这经济来源仅靠低保是不行的。然而,又让我没想到的是,工厂都搬进了安置点,家门口就能上班,连我这样60几岁的老头都能找到活儿干。虽然工资没那么高,但是一个月多元还是能拿到的。     我认为,勤奋不止属于年轻人,在有手有脚、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无论何时都要勤劳,哪怕一天只有10元我也会干。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不能吃懒饭,不能什么事都依靠国家,只有努力工作、认真生活才能对得起国家对我们的帮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夏民汪瑞梁编辑顾野灵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