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彭珊,年研究生毕业,放弃了留在贵阳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基层,考入织金县地税局工作。我爱人在国税,后来国地税合并,我们从同学变成了同事。参与到扶贫工作后,我被选派至三塘镇少仲村任第一书记。打卡签到、入户走访、收集第一手资料成了我日日重复的工作。
因为第一书记要吃住在村,无法与爱人团聚,我爱人周末到少仲村看我时,总会陪着我一起遍访贫困户。我叫他不要来他硬是不听,但其实,我也挺想他的。在村里开会少仲村是深度贫困村,6个村民组户贫困户。由于原第一书记退休,新婚燕尔的我“临危受命”。从此,我成了家人的牵挂,也成了少仲村村民帮助留守妇女儿童12户、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协调帮扶资金30余万元的“小彭书记”。从“小家”走向了“大家”。
刚到村里,走在泥泞的毛路上,面对不愿意交流的村民,我有过犹豫,但“既来之则安之”,我忍住泪水告诉自己:“单位信任才派我下来,我得为百姓多做点事才行”。入户走访,进行政策宣传少仲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我刚开始入户走访就“碰了一鼻子灰”,多数村民几乎不肯开口讲汉话,不愿意交流,我只能反复“光顾”,做思想工作。
群众房屋老旧破烂,我去协调资金修房;百姓的水未入户,我协调资金修建水池,让家家足不出户就有安全饮水;百姓的银行卡办理不下来补助打不了,我就亲自带他们去银行办理。道路硬化了,百姓“3+1”保障解决了,人居环境干净整洁了,村民会主动找我这个“小彭书记”唠家常了,少仲村也以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发放物资如今我得到村民信任,也算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没来少仲村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也可以是个女汉子。驻村两载,我交给党委一份答卷,少仲村如期脱贫出列,户人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出列,同全国一起迈入小康生活。没有大家,哪来的小家,等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使命,我也想体验一下好妈妈、好妻子的角色,我也和少仲村的村民们一样憧憬着美好。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泽尔编辑杨韬编审王璐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559.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