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www.txbyjgh.com/bdfwh/m/685.html

在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双河洞景区,让·波塔西准备去探洞。新华社记者吴思摄

新华社贵阳7月17日电(记者吴思)“在中国,我感触最深的是,每一次探洞都能有不一样的发现。”在过去近34年里,法国著名洞穴探险家让·波塔西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进行洞穴科考。

年,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邀请,波塔西和5位法国洞穴爱好者来到中国西南部大山深处的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开启了在中国的探洞之旅。

“当时从北京到贵阳要坐三天三夜的火车,而从贵阳到织金没人能确定要走多久,因为路况根本无法预测。”波塔西回忆。

这些年,波塔西见证了贵州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洞穴科考的发展。从贵阳开车去织金,现在只需要1个多小时。“贵州的交通条件改善了很多,洞穴里的秘密也还在‘生长’”。他说。

在山王洞探洞结束后,让·波塔西在远处观察洞穴入口。新华社记者吴思摄

中国喀斯特地貌面积大,有着难以计数的地下河和岩溶洞穴,贵州则是中国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典型区域之一,洞穴资源非常丰富。

记者联系上波塔西时,他正在遵义市绥阳县双河洞景区准备探洞。双河洞是中外洞穴专家联合科考30余年发现的“中国第一长洞”,也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被誉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

源于对洞穴探险的热爱,年,波塔西来到了这个黔北山区小县城。他说,深深吸引他的,不仅仅是洞穴能满足他对未知的渴望,更是村民的热情。

“无论在哪里探洞,老百姓都会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家里坐,或者吃顿饭,这让我们心里很舒服。”如今,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为“老让”。

让·波塔西在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双河洞景区的旱洞——山王洞探洞。新华社记者吴思摄

为了更好地推动洞穴科考,波塔西和中外洞穴专家一起,在双河洞开展联合科考近20次,每次都有新发现。

“通过联合科考,洞穴资源得到了更有效地发掘和利用,同时新发现也为洞穴地质和生物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极有价值的资料。”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洞穴协会理事长李坡说。

波塔西介绍,双河洞结构复杂,水洞、旱洞并存,目前探测长度已刷新至千米,深度达米,已发现72个洞口,3条地下河。洞里还发现了大量大熊猫化石、剑齿象化石和疑似剑齿虎化石等。

谈到探测之后洞穴的保护和开发,波塔西表示,他很高兴看到通过发展旅游业,中国的洞穴资源带动了地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目前,他正在帮助当地开发溶洞探险旅游,让更多人了解地质知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双河洞景区内的溶洞。双河洞景区供图

采访中,波塔西带记者探访了双河洞景区的旱洞——山王洞。脚蹬一双解放鞋,穿一身深色衣服,背个小布包,这位法国洞穴探险家在溶洞中行走自如。他已经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并与中国的大山结下了很深的缘分。

波塔西说,中国这些年变化很大,尤其是贵州这样的贫困地区,“借助丰富的洞穴资源,贵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洞穴爱好者,我希望自己能继续为贵州的洞穴科考做一份贡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3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