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沙包镇教育发展简史
第二部分解放后的沙包教育(-年)
第一节绪言
解放后翻身农民对于子女入学积极性高,年全大乡有公办学校1所,教师5人,在校学生人。民办学校4所,民办教师11人,在校学生人。入学率约为16%。
年在《贵州省七年教育规划》和《贵州省民办小学暂行规定》的指导下,沙包辖地有公办学校一所,民办学校四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42.1%。初级小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年至年在“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的指引下,沙包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全乡有公办学校5所,民办学校10所,在校学生人,入学率达60%左右。
“文化大革命”期间,沙包教育遭到严重的破坏,年6月各学校停课“闹革命”,沙包大部分学校都正在上课,但由于政治活动频繁,教学秩序十分混乱。特别是全区教师集中在区里办“六八学习班”,几乎一个学期没有上课。
年提倡办“抗大式”学校,当时提出“读初中不出社”,“读高中不出区”,各校要采取“先上马后配鞍”的办学方式,发展初中教育。沙包(年)、龙古(年)、永安(年)先后办起了初中班。随后大马湾、青杠也先后办起了初中班。这段时间由于师资水平、办学条件都比较差,在校学生数有所增加,也暂时满足了部分农民子女读初中的要求,但大部分教师文凭和文化水平都很低,导致教学质量非常差。学生“学不好留不住”的情况比较严重。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端正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恢复和建立公社(乡)中心完小,增加教育投资,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当时全乡共有公办学校四所(沙包小学、永安小学、义中小学、龙古小学),民办学校16所,几乎每个大队(村)都设立民办小学初级班,入学率大幅度提高。
年7月1日起,全国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到年,全乡在本乡学校的小学生达人,初中学生达人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到99.5%,初中生入学率达96%,这时是沙包教育最兴旺的时期。
第二节解放后十三年的沙包教育(年-年)
(一)年至年阶段
土地改革以后各村儿童团停止活动。翻身农民子女要求入学的愿望十分迫切。年秋县文教科委派李吉安(沙包乡安乐坝人)为负责人,教师周洪才、李香隆在大寨村成立公办“义中乡中心小学”。李吉安负责两个月后,调往居仁。接下来又由周国全负责。又调来厍东关的熊祥熙老师,年又先后调入了龙育俊、冉从文、田庆元、洪大明等老师。首先设一二年级两个班,有学生约人,三四年级复式为一个班,有学生38人,其中四年级16人。年学生人数增多,取消了复式班。这时大约共有学生多人。
在同一时期内,义中蒙有光、张选清、蒙廷章;龙古陈明忠、张玉恒、黄守云成立了义中民办小学和龙古民办小学。安乐李珍学、林焕明、祝大新成立了安乐民办小学;永安高明伍、杨汉辉成立了永安民办小学。当时全大乡在校学生人,入学率为16.3%。
年秋,吴兴富调任义中乡中心小学负责人,因学校离乡政府校远,不便于领导。年在文教科的指令下从大寨迁到沙包街上(今沙包小学)。首先在区长郭振荣的领导下,结合乡长祝孟华和自然村长李少成划定了学校现在的地盘。将大寨校舍变卖三十五万元(合现币35元),给该村办民校。上级拨款、乐治区中心小学指派熊德琨老师到沙包小学总管修建,收集庙房和向地主没收的房子,以木料结构修成一楼一底的楼房一栋,一般民房式的木房两栋。初步解决了学生入学和教师住宿问题。乡中心小学迁到沙包街上,安乐民小也随之合并。当时共有教职工9人,设5个教学班(一年级-五年级),共有学生人。包括民办学校在内,学龄儿童入学率约为42%。年在反右派斗争中吴兴富被打为右派。陈元清于当年调入该校当副校长。学校又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二)年至年阶段
“反右派斗争”运动后,各级政府对教育战线十分重视。首先是向各级学校增派党的领导力量,这叫“掺沙子”。其次是大力推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开展普及小学教育的工作。当时以公社为单位,各大队成立大队中心民办小学,各小队和自然村凡有条件的地方都成立民办小学。当时的在校学生数约人,入学率约为71%。
永安小学原为民办学校,这时也派进了部分公办教师和在县急训出来的高小教师参加任教,学校也就逐步变为公办学校。年,沙包小学第一届高小毕业生毕业了50人,这批学生后来大部分都当上教师,成为教育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年至年,“整风整社”运动,陈元清校长因与张继莲老师非法结婚,被免除校长职务,沙包小学暂时由张汉起(湖北人,军人)老师负责。年,张百开调任沙包小学校长,他团结教师,密切联系群众,学校工作比较正常,教学质量逐渐提高。年至年这一时期,教师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校为家”为荣,学校把对学生的家庭访问列为议事日程,每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次以上普访。
义中大乡,年又分为义中、沙包两个乡,但年以前,永安、沙包、义中、龙古还属一个学区—沙包学区(或称辅导区)。十三年来,沙包的文化教育发展和教学成绩的提高,归功于党的领导和广大师生的辛勤劳动。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周洪才、李香隆二位教师在建校和教学中,为教师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张百开校长在漫长的领导工作中做了很多好事。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中的沙包教育(—年)
(一)年—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沙包教育遭到严重的破坏,首先是城关一小个别头面人物跳出来成立“五七”战斗团,全县大部分教师都参加这一组织。年大部分学校都停课“闹革命”,但沙包、永安小学的教师胆小,大部分教师还是坚持上课.这时没有正规教材,学的是毛主席语录,整天背诵“老三篇”。
各校都成立诸如“五七战斗团”、“韶山战斗团”、“送瘟神战斗团”等。凡是赶场天,各个“战斗团”都要到街上去搞宣传演戏。这时张百开校长调去参加“审干”工作去了,学校由教师郭正伍主持工作,学校也仍然坚持上课,但由于“革命活动”太多,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下降。更为甚者,年在区教育组的直接领导下,办了三四个月的教师学习班,领导和教师都要做到人人“过关”,搞得人心惶惶。
“六八学习班”结束后,各校的领导都作了相应的更换,沙包小学的郭正伍与区教育组的领导是持不同意见的,但由于有“军代表”的支持,区教育组也就默认他为校长了。
年秋,《抗大》的宣传册子发到各校,“读初中不出社”、“读高中不出区”的口号喊得非常响亮,这时初级班学生的课本是《毛主席语录》,高级班除学习《语录》外,还要把《老三篇》列为必读课文。这段时期的教学秩序是正常的,可是政治冲击了教学,政治取代了教学,教学质量比较低。
(二)年—年
年,各公社(沙包、义中)采取“先上马后配鞍”的办法,大力发展初中教育,沙包小学也办起了初中班,沙包招收初中学生56人。年,沙包第一届初中生毕业,取中师生2名,中专生1名,高中生10多名,这年郭正伍调到龙古任校长,张百开复任沙包小学校长。
年“整党”后,沙包公社分成两个公社(沙包、永安),永安也办起了初中“戴帽”班,各公社的所有公办学校都办初中“戴帽”班,这在当时来说,也暂时满足了广大群众子女要求读初中的愿望。但教师层层拔尖,小学骨干教师基本被抽光,极大地影响小学基础教育。那时候,“政治”是第一位的,A、B、C、D……“要讲政治”,阿拉伯数字也要讲“政治”。一句话,一切离不开“政治”。全国人民要学习解放军,学校更应该学习解放军,所以,学校也成了解放军的编制,只是当时的校长没有称“营长”。学校与学校之间要象解放军那样进行“拉练”,“拉练”的队人之多,路程远的多里,如沙包到武佐、龙场、寨乐等,每到一校,一“练”就是10多天,师生都是吃“大锅饭”,还要吃好饭(大米饭),沙包小学就这样“拉练”了七八次,搞得学校连办公费没有了,无法办公。由于频繁的“拉练”和政治活动,学校的教学工作也就成了空架子而已,而学生学到的只不过是几首“革命歌曲”。
第四节粉碎“四人帮”后的沙包教育(—年)
(一)年—年
粉碎“四人帮“后,沙包的教育又获得了新生。年,县文教局拔款给沙包小学修教学楼(校长张百开主管修建,教师李珍云管工地和枝术指导,卢凤学管资金和帐)。但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建筑材料紧张,到年才修建结束。年秋季学期为了解决学校勤工俭学基地,经区委、公社、大队、小队共同协商,把沙包小学原来被集体和个人侵占去的林地和校地清回给学校使用。但是,毕竟好境不长,后来由于学校管理不力,年土地承包到户时又被生产队和部分群众侵占去部分土地和林地,校园内的部分树木被当地一些百姓砍伐。
年至年,根据上级指示,全县进行民办教育整顿,民办教师通过考试考核合格的就留用,并对全乡办学布局作了调整。与此同时,全国实行统编教材,教材的编写质量比以前相对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全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的教育教学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沙包教育在这四年中也与全县兄弟学校一样,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前十三年的正常教学秩序。
年至年,全县根据上级指示,要提高公民办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通过培训后进行“过教材关”的考试,“教材关”考试达80分以上的发合格证。因此,广大教师受到了一次有力的督促,教师人人自觉学习,刻苦专研教材教法,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算是改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一次飞跃。
年全国机构改革,取消公社,成立乡人民政府,沙包境内成立了沙包乡、义中乡、永安乡。此时,教育也随着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区教育组,成立区中心完小,由区中心完小主管全区的教育教学。当年秋季学期,根据党的现行领导干部政策,要求领导干部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沙包小学原任校长张百开同志被免职,陈学林同志受任为沙包小学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永安小学原任校长韩国文同志被免职,高正学同志任校长,陈光友同志任教导主任。龙古小学原任校长张中仁同志被免职,调义中小学校长王瑞林同志到龙古小学任校长,教导主任龙从贵同志继续留任。宋帮祥同志任义中小学校长,学校领导基本上是“知识化、年轻化”了。
(二)年—年
由于对学校领导的合理的调整,年轻有知识的教师得到了任用,他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发挥了自己的知识才能,加上这段时期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教育,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实施了“教师节”。年县里隆重举办了“庆三十年教龄大会”,很多老教师得到了县级表彰奖励。这一举措使广大教师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春天”来到了祖国大地,教师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广大教师欢欣鼓舞,齐心协力搞教育,沙包的文化教育事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三)年—年
年,国家实行政治体制改革,根据中央、省有关“建、并、撤”(建镇、并乡、撤区)的文件精神,纳雍县撤了原11个区,新建25个乡镇,原乐治区所管辖的9个乡镇新建成一镇两乡,即乐治镇、老凹坝乡、沙包乡。随之各乡镇成立了教育管理机构——教育辅导站。
年1月,陈俊为沙包乡教育辅导站站长,陈启华、郭太祥为教育干事。教育辅导站编制为6人,除站长、干事外,再配置基建员(刘德明)、出纳员(蒙锦堂)、会计员(陈光友)3人。这时全乡有公办教师72人,民办教师(包括代课教师)65人。
辅导站成立后,对全乡4所公办学校2所大型民办学校校长或负责人作了调整,陈厂(大学专科毕业)任永安小学校长,卢苇(大学专科毕业)任义中小学校长,李青(中师毕业)沙包小学校长,夏正祥(中师毕业)龙古小学校长。经过调整,全乡学校领导真正达到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由于陈俊站长领导有方,管理能力强,又善于团结同志,经过两年的努力奋斗,沙包的教育有很大的起色,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有:“到本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为“两基”、“两全”、“两重””。要达到“两基”目标,就要提高办学条件。当时,沙包的办学条件还很差,生均校舍面积严重不足,上级先后拨款增修了沙包中学、大包包小学、化启小学、下木空小学、青杠小学、陶家寨小学、新街小学、扯瓜河小学,还扩建了水淹坝和营上2个教学点.
年,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沙包乡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硬件设施不断增加,真正实现了校校无危房、校校有围墙,学校达到美化、绿化,净化,有的学校办成花园式校园。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室内体育室一应俱全。教师也逐年增加,全乡原有的65名民办教师也于年—年三年通过考试考核全部转为公办教师。到年,全乡中小学教师增加到人,在校小学生增加到人,初中学生人,中小学生共计人,“四率”(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辍学率)、学校硬件设施均达到国家验收标准,这时的学生数达到高峰。
从年秋季学期后,在校中小学生逐年减少,有人说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又有人说是家长外出务工带走了学生.总而言之,学生数急剧下滑,到年小学生减少到人,初中学生减少到人,中小学生共计人,九年几乎减少了一半。由于沙包距离县城比较近,交通方便,每年都要分配戓从外乡调来十几二十人,教师人数仍逐年增长,到年秋。中学、小学、幼儿园共计教师人。
(四)—年的沙包中学
年成立沙包中学以来,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支持,年政府征拨土地10多亩,修建了标准足球场,也得到了原毕节地区原体育局长李珍合同志(沙包乡安乐村人)的大力支持,地区体育局赠送了大批体育器材,如篮球、足球、足球网、铅球、助跑器、跑表、垫子等。年11月,毕节地区体育运动会在沙包中学隆重召开,使沙包乡人民群众和学生大开了眼界,也对“全民健身运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年至年,沙包中学校长更换了十人(次),分别是陈厂、李青、杨显奎、陈厂、陈奇(教导主任主持工作)、卢凤军、郭阳、徐靖、陈旭、郭加军。前九位校长任期时间都是两到三年。校长的频繁更换,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有一定影响的。
年8月,原沙包中学校长陈旭同志因身体不好(听力下降)辞职,由郭加军同志接任校长,郭校长上任后,对沙包中学校园环境作了大力整改,翻修了所有围墙,翻修了足球场、篮球场,对校园进行了大量的美化、绿化,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在这几年间,教学质量也在逐年提高,沙包中学正以优异的教学成绩和崭新的校容面向未来。
在这里,要感谢对沙包的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的领导和老师们,感谢为我们提供从清朝到解放初期这段资料的韩永寿、熊光明两位老前辈。
收集整理人:郭太书、陈光友
年9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