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胡宁,年初,受组织委派到少普镇新塘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牢记第一书记“强党建、促扶贫”的责任和使命,我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从加强党有基层组织建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解决群众不安全住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 勤走访、深调研,理清工作思路。新塘村地处少普镇西面,距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组户人,经济资源贫乏。属于传统的农业村,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我们逐户走访,实地了解贫困群众的意愿和居住现状。通过走访掌握的实情和村“两委”班子沟通研究,初步确定新塘村主要以养殖业为主导,二年内全面解决住房不安全和逐步改善本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等工作思路。
抓班子、聚合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班子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组织力量。作为村第一书记,我把协助村支部书记“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强化党员发展工作,针对村党支部党员老龄化的现状,发展一名群众基础好,热衷公益事业的年轻党员,为党支部输送新鲜血液;二是精心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村“村两委”干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准、高定位落实,提高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三是协調资金改善村办公条件。采取乡贤文化软治理和村规民约硬治理相结合,激发群众内和动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真抓实干真扶贫。下派到村以后,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壮态,我迅速端正思想,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机关工作员到一名“村官”的角色转变。面对基层工作经验不丰富,工作无从下手的实际情况,我认真地从实践中学,静下心来跟其他在村工作的干部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使自己尽快从门外汉变成工作的行家里手,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因户施策制定脱贫规划方案并付诸实施,短期措施以畜牧养殖,劳务就业为主。长期措施以发展山林经济,种植中药材和特色山货为主。经过积极争取,多方筹措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养牛头、养猪头。实施危房改造46户,新建通组路硬化11公里、连户路硬化米、院坝硬化平方米。修建水池3个60立方,购置水管11千米,解决当地群众饮水和出行难题。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种植皂角亩,为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开好头、起好步。目前新塘村各项指标已经全部完成,为全面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引导、重治理,建设美丽乡村。为建设美丽乡村,提升脱贫形象,新塘村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到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行动中来,争取资金修建垃圾池、垃圾桶、高压水枪等物资。开展“卫生文明户”评比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氛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泽尔整理
编辑徐然
编审杨仪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