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织金县因地制宜、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努力盘活乡村土地和林地资源,做大食用菌产业发展文章,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产业支撑,在“四新四化”新征程探索出一条新的产业发展路子。
走进织金县猫场镇龙潭村露天木耳种植基地,整齐有序的菌棒铺满田间地块,丰润亮泽的木耳挂满菌棒,村民们正在田里忙碌着采摘木耳。
“在这里干活一个小时十块钱,一天能做七、八十块钱,比去打工要好一点。”织金县猫场镇龙潭村村民何敏高兴地说。
与猫场镇龙潭村的露天食用菌不同,织金县阿弓镇金鱼村充分利用大棚资源,在棚内发展起了羊肚菌种植。时下,棚内的羊肚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密密麻麻铺满一地。
“我们来这里摘羊肚菌,每天工资80元,摘了老板就发工资。”阿弓镇金鱼村村民毛小海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三塘镇川硐村,千亩森林满目苍翠,茂林下掩映着一排排白色的、错落有致的食用菌棚,显得异常壮美。
走进丛林中,林下食用菌长势喜人。据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三塘镇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高山冷凉气候条件和森林生态资源等优势,通过党支部领办,“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引进贵州织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标准、规范化种植平菇、大球盖菇、木耳等食用菌。
“我们把川硐和鱼多村老百姓集中到这里,从菌棒生产、釆摘、管护进行技术培训,由合作社对菌棒进行担保,分发给群众在房前屋后进行养护,菌棒出菇后,将成品拿到这里收购,再把菌棒钱给他们……目前食用菌种植效益较好,带动了川硐、鱼多和全镇群众增收。”三塘镇党委委员罗红介绍道。
走进后寨乡三家寨村的食用菌加工厂,加工车间里电焊声滋滋作响,工人们正在对食用菌烘干设备升级改造,仓储区施工现场,村民忙着搭建冷链储藏室、安装生产厂房钢架和其他厂房设施。
据该乡农业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后寨乡因地制宜发展起了食用菌产业,但存在“散小弱”特征,且在加工、储藏、运输等方面存在许多瓶颈。今年乡里下大力气建设占地面积达亩,集配料、制种、生产、种植、储存、冷链、加工为一体的现代食用菌加工生产基地,目前项目正推进中,预计今年5月投入使用。基地的建成,将打通食用菌从粗放型种植到规范化、标准化、商品化发展的渠道,真正让食用菌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近年来,织金县因地制宜,把食用菌作为全县特色产业之一,按照露天、大棚、林下、园区发展的立体化种植模式,强化党建引领,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种植,完善利益联结、促进产销一体化发展,大力种植香菇、赤松茸、木耳、竹荪等特色食用菌,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路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文/织金融媒记者卢林桧张建华
张开国王荣奇
编辑陈玉萍
编审陈 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602.html